汽油车冷起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及生成机理的研究
【摘要】: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汽油车主要有害排放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危害很大,而冷起动阶段汽油车VOCs排放恶劣。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汽车尾气采集系统,采集并检测了汽车尾气中VOCs,包括多环芳香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羰基化合物(Carbonyl Compounds)、细粒子(nano-particulate)等,重点研究了其在冷起动阶段各工况的排放特性;同时,利用KIVA-3V软件,对冷起动工况下碳氢化合物(HC)生成机理及排放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
1.基于常规的汽车尾气检测平台,开发了汽车尾气采集系统,该系统在按国III方法检测尾气常规排放的同时,可瞬时完成所需工况点的尾气采集,且能够连续采集多个工况点,便于对VOCs排放结果的分析、对比。根据汽油机尾气排放特点,针对不同组分的化学特性,设计了合理的尾气采集方案。
2.建立了汽油机VOCs主要有害排放物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其中被检测PAHs的回收率大于90 %,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5 %;醛酮类物质的平均回收率在96.07~99.99 %,各衍生物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93~0.409 %,具有较高的测试准确度,满足对于极低含量物质的检测。
3.汽油车起动工况下的VOCs排放量非常大,可达到10000ppm;按美国国家环保局(EPA)TO14、TO15标准,汽油车排放VOCs各组分中,芳香烃分担率很高,达50 %左右,其中以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所占比例较大;尾气中含有多环芳香烃,气态且环数较少的PAHs排放较高,如萘、苊、菲、芴等二环或三环组分,占PAHs的98 %左右;尾气中含大量细粒子,冷起动工况下直径小于1μm的粒子数量浓度可达到4.35x107个/cm3。
4.利用KIVA-3V软件,构建了一个新的异辛烷氧化反应的骨架机理和新的液滴碰撞模型(MIC),并将其添加到KIVA-3V软件的动力学反应模块中,模拟了不同缸内温度下HC的生成情况,研究了点火提前角、进气温度、点火能量等因素对冷起动HC生成和排放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适当减小冷起动时的点火提前角,增加后燃,能迅速的提高缸内温度,可减少冷起动HC排放;提高进气温度和加大点火能量也是降低冷起动下HC排放的可用措施。
|
|
|
|
1 |
成通宝,江亿;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有机物浓度的计算[J];制冷与空调;2002年03期 |
2 |
彭敏;刘传生;李永梅;;吹扫捕集/GC-MS联用测定水中26种挥发性有机物[J];供水技术;2010年02期 |
3 |
左海英;张莉;张永涛;桂建业;;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中内标法与外标法的比较[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04期 |
4 |
王永华,武京波,陶澍,傅德黔,孙宗光;挥发性有机物气液分配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
5 |
成通宝
,江亿;建筑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去除设备研究现状[J];暖通空调;2002年05期 |
6 |
许华;张经华;陈舜琮;曹红;;吹扫捕集-GC/MS法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1期 |
7 |
吴洁珊;蓝茵;张欣伟;火安春;;内饰件和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方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0年06期 |
8 |
沈玉君;高定;陈同斌;郑国砥;刘洪涛;;堆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与释放[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1期 |
9 |
沈玉君;陈同斌;刘洪涛;高定;郑国砥;;堆肥过程中臭气的产生和释放过程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1期 |
10 |
赵倩;钱飞中;冯焕银;徐梦侠;;污染地块土壤气中挥发性卤代烃的检测技术[J];现代科学仪器;2011年04期 |
11 |
周泽义;高芳;王德发;马淑丽;李增和;;由标准气体和标准溶液制备标准吸收管的方法探讨[J];计量技术;2007年09期 |
12 |
葛蕴珊;王军方;尤可为;;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测量[J];汽车工程;2009年03期 |
13 |
许宇翔;;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顶空标准方法建立初探[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2期 |
14 |
段晓东,孙德智,胡松涛,余政哲,齐虹,史鹏飞;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15 |
高彩凤;张欢;王斌;由世俊;;新装修办公楼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测试研究[J];暖通空调;2006年07期 |
16 |
龚七一;刘永华;周跃生;戴雪峰;赵朝候;;装饰材料引起室内VOC污染的防治[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7 |
蔡慧煊;邓启红;周鑫;杨天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去除苯的实验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年03期 |
18 |
杨金凤;文远高;;办公建筑中木制品材料散发VOC的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8年02期 |
19 |
金峰;侯可勇;吴庆浩;花磊;崔华鹏;李海洋;;气溶胶在线质谱仪及其在汽车尾气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09年03期 |
20 |
李涛,涂光备,于振锋,董书芸,陈雪芬;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及净化技术的应用[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