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固三相生物反应器流动与降酚特性动态行为研究
【摘要】:
苯酚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生物法能够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其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是目前最通用的苯酚废水处理技术之一。本文开展三相鼓泡塔及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固定化热带假丝酵母处理苯酚废水过程中局部瞬态流体流动、相间传质及生物降解性能的实验、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在生物法处理苯酚废水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在多相复杂生物反应过程模型化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首先分别建立了模拟气液固三相鼓泡塔及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局部流体力学特性动态行为特征的三维瞬态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并采用多尺度组分(MUSIG)模型描述气泡尺寸分布行为。通过模型模拟计算分别得到了三相鼓泡塔及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的局部时均流体力学特性如气含率、轴向液相速度等随表观气速、轴向高度、固体粒子加入量等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并采用电导探头及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实验测量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应用该CFD模型分别合理预测了三相鼓泡塔及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的局部瞬态流体力学特性如气含率、固含率、液相速度和气泡尺寸等的时空分布。
然后分别建立了模拟气液固三相鼓泡塔及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固定化热带假丝酵母细胞降解苯酚间歇过程降酚性能动态行为特征的三维瞬态CFD模型,模型耦合了三相流体流动、组分相间传质和本征生化反应的相互作用,并采用MUSIG模型描述气泡尺寸分布行为。通过模型模拟计算分别得到了三相鼓泡塔及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内的体积平均流体力学特性、组分质量浓度及组分相间质量输运源项差等随表观气速、初始苯酚浓度、固体粒子加入量等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及溶氧电极实验测量数据与体积平均液相溶氧和苯酚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通过组分相间质量输运源项的比较,发现组分相间传质是过程的限速步骤。同时应用该CFD模型分别合理预测了三相鼓泡塔及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固定化苯酚降解过程中局部瞬态降酚性能的动态行为特征如气含率、平均气泡直径、液相速度、气液固各相氧浓度、液固各相苯酚浓度、固相菌体浓度和气泡尺寸等的时空分布。
最后对三相鼓泡塔和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固定化热带假丝酵母苯酚降解性能的CFD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流型规整,苯酚降解性能优于鼓泡塔生物反应器。
|
|
|
|
1 |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J];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03期 |
2 |
张震元;;用生物技术生产丙烯酰胺[J];微生物学杂志;1985年01期 |
3 |
Timothy K.Lee
,Humg-yu Hsiao
,毛绍麟;利用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和β-酪氨酸酶偶联反应合成L-酪氨酸[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88年04期 |
4 |
张元兴,范卫民;CellCul—20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J];上海化工;1994年05期 |
5 |
黄仲华;酿醋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科技进展[J];上海调味品;1996年01期 |
6 |
肖炘,毛青,任革学,李佐虎,罗国安;项目筛选策略及优先考虑的生物技术领域[J];化工进展;2002年01期 |
7 |
薛嘉;黄钧;;废水处理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发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4期 |
8 |
刘桂萍;魏剑峰;刘长风;孟玲;刘桂娟;;利用生物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J];化工进展;2009年06期 |
9 |
杜兵;司亚安;孙艳玲;刘寅;;推流式固定化絮体生物反应器培养ANAMMOX菌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技术动态;2003年01期 |
10 |
刘建艳;;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城市住宅小区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1年06期 |
11 |
张华;;废水厌氧处理系统[J];生物技术通报;1985年10期 |
12 |
岑运华;日本“水综合再生利用系统”90年计划的进展概要[J];环境科学研究;1990年02期 |
13 |
Y.Chisti,张雯;工业生物反应器设计和制造[J];化工装备技术;1993年03期 |
14 |
虞炳钧,郑裕国,张福明,王普;膜片状填料固定化酵母薯干酒精发酵生物反应器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1995年03期 |
15 |
邢传宏,TardieuEric,钱易;无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
16 |
余泽华,姚汉超,陈曲侯,庞义,邓日强,龙綮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条件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17 |
刘宏远,张燕,沈东升,朱荫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8 |
高旭波,卢建斌,李建生;生物反应器垃圾填埋场特性研究[J];安徽化工;2004年05期 |
19 |
杨骏;法国开发廉价生物能源生产技术[J];中小企业科技;2005年11期 |
20 |
朱明军;杜顺堂;王菊芳;梁世中;;产虾青素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的反应器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