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体上原位合成碳纳米管(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
【摘要】:
以碳纳米管(CNTs)为首的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特性自发现以来就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CNTs和碳纳米纤维(CNFs)被认为是发展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要发挥CNFs的优异性能,关键是获得结构完好的CNFs在金属基体中均匀分散且与基体之间界面结合良好,而传统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寻求新的制备技术以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是发展高性能CNFs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关键。
本文首次采用原位合成和化学共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NFs(Ni/Y)/Cu复合材料。即首先在Cu基体上获得均匀分布的活性催化剂粒子,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原位合成分布均匀、含量可控的CNFs,然后将此原位复合粉末与铜离子一起共沉积,得到CNFs分布均匀且大部分进入Cu颗粒内部的CNF-Cu复合粉末,最后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复合材料。
采用沉积-沉淀工艺在Cu粉基体上成功研制了系列新型Ni/Y和Ni/Ce复合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制备和CVD合成工艺参数对产物产量、结构和形貌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的催化本质和不同结构碳产物的生长机制。研究表明,Y和Ce能够稳定催化剂结构,保持催化剂活性;Y含量越高,催化剂越稳定;当WNi:WY=2:1,Ni(NO3)2·6H2O浓度为0.05mol/L,NaOH浓度为0.23mol/L,煅烧温度为250℃和400℃各2h,还原温度为450℃时,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掺杂进Ni中的Y开始偏聚析出,并导致不同结构碳产物的生成:在较低温度下,催化剂结构稳定,CNFs和CNTs以顶端生长机制合成,随着温度升高,碳原子开始在催化剂中以体扩散为主,掺杂进催化剂中的Y开始偏聚析出,催化剂失去稳定性,当Y偏聚析出前,催化剂中的碳达到过饱和,碳层析出,形成碳包覆Ni或空心碳洋葱,这种碳洋葱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金属填充CNTs。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球-管生长机制,当Y偏聚析出时,催化剂中的碳未达到过饱和时,基体铜开始向催化剂中扩散形成合金,当催化剂中的碳达到过饱和后,碳层析出形成碳包覆Cu-Ni合金的碳洋葱。析出的Y2O3团聚于碳洋葱或CNFs的表面。
采用化学共沉积将原位合成的CNFs和铜再次混合后,CNFs在基体中分布均匀,且大部分CNFs进入Cu颗粒内。将制得的复合粉末采用真空热压工艺制备了CNFs(Ni/Y)/Cu复合材料。研究了CNFs纯度和粉末冶金工艺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工艺参数,同时研究了CNFs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CNFs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屈服强度,降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CTE);当加入经800℃热处理纯化的3.4wt.% CNFs时,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是纯铜的2倍和3.6倍,即使CNFs含量达到5.7wt.%时,复合材料中的CNFs未发现明显团聚,复合材料的屈服强为448MPa,是纯铜的2.8倍,CTE(30-200℃)为10.1*10-6/℃,是纯铜的57.7%。复合材料强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CNFs与基体之间强的界面结合强度使载荷在基体和增强体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载荷传递。
|
|
|
|
1 |
王敏炜,彭年才,李凤仪;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2年04期 |
2 |
杨勇,胡征,陈懿;分叉碳纳米管的催化生长[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07期 |
3 |
戴杰华,王健农,丁冬雁,曹宗良;定向碳纳米管的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法[J];化工新型材料;2003年02期 |
4 |
魏宽;谢明;杨有才;李再久;张吉明;陈永泰;陈松;朱刚;李爱坤;王松;王塞北;胡洁琼;刘满门;杨云峰;杨唯一;;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性能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15年S1期 |
5 |
吕德义,郑遗凡,徐丽萍,徐铸德,葛忠华;催化剂活性组分及温度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J];化学通报;2003年07期 |
6 |
陈海英;;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J];硅谷;2013年13期 |
7 |
林青;贺琪;;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有序阵列[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年03期 |
8 |
姜靖雯,彭峰;碳纳米管的性质和制备方法[J];广州化工;2003年02期 |
9 |
祝巍;赵宗彬;邱介山;;铁填充碳纳米管的原位合成[J];新型炭材料;2009年02期 |
10 |
Wei-Ming Yeoh;Kim-Yang Lee;Siang-Piao Chai;Keat-Teong Lee;Abdul Rahman Mohamed;;Co-Mo/MgO催化剂上甲烷化学气相沉积制备高纯度多壁碳纳米管(英文)[J];新型炭材料;2009年02期 |
11 |
许玮;胡锐;李金山;傅恒志;;电流对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载流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10期 |
12 |
赵炜康;朱学宏;夏莉红;张福勤;;粉末法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J];矿冶工程;2018年03期 |
13 |
陈磊山;王存景;苗郁;陈改荣;;化学气相沉积法低温合成螺旋碳纳米管[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11期 |
14 |
李刚;卢黎明;;催化剂薄膜厚度对定向碳纳米管生长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2年02期 |
15 |
乔吉超;;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短直碳纳米管[J];稀有金属快报;2008年12期 |
16 |
华丽;李凤仪;胡长员;魏任重;;大孔径碳纳米管的制备[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年02期 |
17 |
刁金香;王惠;;化学气相沉积法低温制备氢气和多壁碳纳米管[J];炭素技术;2020年04期 |
18 |
刘斌;;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多壁碳纳米管反应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J];工业加热;2019年04期 |
19 |
张永雄;刘洪波;冯才敏;;反应条件对碳纳米管产率的影响[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20 |
聂海瑜;碳纳米管的制备[J];塑料工业;200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