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光合细菌分离鉴定及其累积PHB的初步研究
【摘要】:聚-β-羟基丁酸(简称PHB)是许多细菌在非平衡生长阶段细胞内碳源和能源的储藏物质。PHB除了有与化学合成塑料聚丙烯相似性外,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所以PHB可以作为新型的生物降解塑料成为石油塑料的替代产品。但PHB生产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它的工业化生产。光合细菌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净水制剂,可利用多种有机物在好氧、厌氧和微好氧条件下进行生长代谢,另外光合细菌还可在细胞内合成PHB。因此,将光合细菌处理有机废水与生产PHB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以青岛红岛养虾池底泥为研究对象,在厌氧条件下,对发酵微生物菌群进行富集。采用三层平板法(培养基-琼脂-固体石蜡)对光合细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1株光合细菌。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的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初步鉴定为Rhodovulum sulfidophilum,并将该菌株定名为Rhodovulum sulfidophilumP5。
其次,本实验从营养物质、无机物质和光照强度方面对该菌株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其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为DL-苹果酸;氮源为蛋白胨;盐度为3%;pH值为7.5;光照强度为80μ.mol/m2-S。由于丙酮酸和氯化铵较适宜该菌生长,且价格便宜。因此,初步研究了其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生长浓度分别为6g/L(丙酮酸钠)和1.5g/L(氯化钱)。尤为特别的是该菌株对盐度和pH的耐受性,在盐度为0-7%,pH为5-10的情况下都能生存。
最后,初步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Rhodovulum sulfidophilum P5细胞内累积PHB的情况,用紫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该菌株在厌氧环境下累积PHB的最佳条件:丙酮酸钠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NaCl浓度为2.0%,pH为6.0,光照强度为40μmol/m2·S。其中在以丙酮酸钠为唯一碳源时,Rhodovulum sulfidophilum P5细胞体内可累积高达718.5mg/L,约占细胞干重的66.96%。
综上所述,Rhodovulum sulfidophilum P5可以作为利用工业废水和海水养殖废水生产PHB的候选工程菌株,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
|
|
|
1 |
魏开湄;;光合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生态学杂志;1984年02期 |
2 |
王应铨,许福康,杨雪南;光合细菌培养技术的探讨[J];土壤通报;1990年01期 |
3 |
朱仁康;;光合细菌的应用前景[J];今日科技;1991年01期 |
4 |
王小君,王清义;光合细菌培养条件及其应用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5 |
崔竞进,丁美丽,孙文林,刘慧,王道本,于洪仁,孙兰凤;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6 |
刘军义,汪文龙,李娟;正交法研究光合细菌计数培养基[J];检验检疫科学;2004年01期 |
7 |
陈世阳,席振乐;光合细菌的特性及其开发利用[J];海洋通报;1991年01期 |
8 |
汪敬生;美国光合菌利用的新开拓[J];今日科技;1995年04期 |
9 |
李长慧;光合细菌的营养价值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0 |
龙思思,谢数涛,段舜山,韩博平;光合细菌及其应用现状[J];生态科学;2002年01期 |
11 |
史国富;光合细菌在医药保健品方面的应用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07期 |
12 |
郑耀通,高树芳;耐氨光合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 G_(2B)处理有机废水产氢性能研究[J];武夷科学;2003年00期 |
13 |
刘双江,孙燕,岑运华,杨惠芳;采用光合细菌控制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5年06期 |
14 |
游锦华,陈恰飚;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效果[J];水生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
15 |
陈声明,寿森炎,夏宜平,贾小明,盛阅春;一种光合细菌─—红假单胞菌分离物培养条件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5年05期 |
16 |
刘文华,倪纯治,叶德赞,周宗澄,林燕顺,陈庆辉,姚瑞梅,曾活水,顾静瑜;光合细菌净化对虾养殖水质的研究[J];台湾海峡;1997年04期 |
17 |
吉海平,陈金山;光合细菌在净化水质中的应用试验研究[J];生物工程进展;1998年02期 |
18 |
高庆义;陈素华;;谈谈光合细菌的生态和实用[J];生物学通报;1992年01期 |
19 |
薛德林;李建中;张立新;许广铭;王书锦;;光合细菌N9281的分离鉴定和应用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3年02期 |
20 |
李瑞洁;齐曙花;;张肇铭教授和他的光合细菌[J];科学之友;199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