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霉纤溶酶发酵过程优化及其溶栓作用的试验研究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且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据近期全国卫生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0余万人,每年新发病150万人,死亡20余万人,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大量的动物和临床试验均证明溶栓治疗对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具有显著作用,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溶栓药物存在许多缺陷,因此研制高效、快速、副作用小,价廉的新型溶栓药物的需求迫切。微生物是获得溶栓剂的重要来源。
本论文在以前小型发酵的基础上,对根霉纤溶酶的液体和固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根霉纤溶酶的急性毒性作用和根霉纤溶酶的药效进行了动物试验。
根霉纤溶酶液体发酵工艺放大试验,研究表明在5L发酵罐试验中,20%接种量,发酵60h,初始pH为4.3时酶活力较高,达到25U/ml。发酵28h后温度变为26℃比30℃恒温发酵的产酶效果好。
采用中国根霉12#进行了固态放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湿度为0.75mL/g含水量,发酵湿度控制在70%,接种量1×10~7个/g,发酵前30h通风量为0.8vvm,发酵30h后通风量为0.7vvm,30℃发酵时间60h,产酶活力最高。
研究并确定了分离根霉纤溶酶的制备色谱优化工艺流程。根据目标酶的基本性质,选择了载量大、制备速度快的疏水层析色谱及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模式并进行合理组合,确定的目标酶色谱分离流程为Octyl-Sepharose Fast Flow、Phenyl-Sepharose HP、SP-Sepharose HP。用高分离度Resource Phe色谱和SDS-PAGE方法检验得到的根霉纤溶酶纯度,证明其组分均一,并达到电泳纯。
本研究表明,用最大浓度最大给药量对动物尾静脉注射后,连续14天观察未见动物死亡。测得根霉纤溶酶对小鼠静脉给药途径的LD_(50)应为最大耐受剂量,大于25.0g/kg.bw,动物解剖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体观察胸腹腔未见积液,肝、肾、脾、胃肠、肺、心脏大小、外观、色泽未见异常,无充血、出血、水肿变化,说明该药实际无毒。
将雌雄Wistar大鼠通过电流损伤法制成血栓模型,结果显示,肉眼可见颈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Q925;TQ464.8
|
|
|
|
1 |
郑延斌,路福平,杜连祥;中国根霉12~#纤溶酶活力单位的测定[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年01期 |
2 |
路福平,王敏,王建玲,杜冰,杜连祥,李颖;血栓溶解酶产生菌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7年02期 |
3 |
杨星勇,卢晓风,程惊秋,裴炎,阎光凡,张玉方;杭州虻纤溶酶的纯化及其生物活性分析[J];动物学报;2000年02期 |
4 |
沃兴德,洪行球,高承贤;姜黄素最大耐受量试验[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5 |
陆国才,佘佳红,袁伯俊,黄矛,张晓冬,姜华;重组水蛭素对恒河猴长期毒性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6 |
贾健民,贾健平,李泓;脑缺血与自由基[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5年04期 |
7 |
顾国龙,潘瑾;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3期 |
8 |
刘征辉;第三代溶栓剂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7年04期 |
9 |
彭先凤,陶建宁,彭余田,鲍锦库;赤子爱胜蚓五种纤溶酶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对纤维蛋白原酶解的初步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9年01期 |
10 |
魏香,刘晨光,刘万顺,刘成圣,韩宝芹;一种来自海洋细菌的血纤维蛋白溶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J];海洋科学;2001年03期 |
|
|
|
|
|
1 |
康建雄;白云山;;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处理渗滤液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
2 |
崔堂兵,郭勇,郑穗平;出芽短梗霉的研究进展[J];工业微生物;2002年02期 |
3 |
卫功元;王大慧;陈坚;;不同溶氧控制方式下的谷胱甘肽分批发酵过程分析[J];化工学报;2007年09期 |
4 |
陶涛,詹德昊,芦秀青,康健雄,金儒霖;普鲁兰预处理高浓度味精废水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1年01期 |
5 |
方宣钧,张英;出芽短梗霉菌株紫外诱变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8年02期 |
6 |
曹新志;;普鲁兰的生产和应用研究进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7 |
许勤虎,徐勇虎,闫雪冰,咸燕,赵仲林;普鲁兰多糖及应用进展研究[J];山西食品工业;2003年02期 |
8 |
卫功元,李寅,堵国成,陈坚;温度对谷胱甘肽分批发酵的影响及动力学模型[J];生物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
9 |
淡家林;短梗霉多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5年05期 |
10 |
池振明,叶芳,赵双枝;高产酵母菌株(Rhodotorula bacarum)产普鲁兰多糖过程中搅拌和通气条件的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年02期 |
|
|
|
|
|
1 |
路福平,王敏,王建玲,杜冰,杜连祥,李颖;血栓溶解酶产生菌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7年02期 |
2 |
李次芬,李瑞友,张慧英,丁宁生;尖吻蝮蛇毒去纤酶对人体出凝血机制的作用[J];北京医学;1984年03期 |
3 |
赵相印,刘复强;去纤维蛋白治疗[J];北京医学;1984年05期 |
4 |
张洪基,肖昌华,唐绍宗,杨筠茹;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蛇毒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J];动物学研究;1980年02期 |
5 |
孙娟,刘尚喜,周玫,陈瑗;血浆LDL的快速提取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6 |
刘广芬;王晴川;陈清澄;刘必雄;薛玲;;尖吻蝮蛇毒凝血酶样酶的长期毒性及连续给药后药理效应的研究[J];福建医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
7 |
刘广芬;王晴川;陈清澄;刘必雄;;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蛇毒凝血酶样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生化药理研究[J];福建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
8 |
陈清登;刘广芬;王晴川;;蕲蛇酶(凝血酶样酶)溶液及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J];福建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
9 |
林如涛;陆元斌;易应南;王晴川;刘广芬;;蕲蛇酶的致突变性实验研究[J];福建医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
10 |
薛玲;李克华;刘广芬;王晴川;;蕲蛇酶注射液致突变性研究(微核试验法)[J];福建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
|
|
|
|
1 |
刘晓兰,杜连祥,路福平,凌洪博;产纤溶酶菌株根霉12~#的诱变育种及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年10期 |
2 |
朱萍;严萍;周河治;;根霉Yc1发酵豆渣产纤溶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
3 |
李树文;咸洪泉;刘晓兰;;豆粕水解液为原料根霉产纤溶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中国酿造;2009年08期 |
4 |
古绍彬,葛春梅,汪青宏,张洁,姚建铭,潘仁瑞,余增亮;产L-乳酸米根霉PW352特性及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高产菌株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4年01期 |
5 |
白冬梅,赵学明,胡宗定;从地表土中筛选根霉乳酸菌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1年06期 |
6 |
凌生才;根霉曲一、二级菌种接种方法[J];酿酒科技;2001年01期 |
7 |
李金生,沈月英;苏州甜酒药中的根霉[J];酿酒科技;1999年01期 |
8 |
陈圣龙;再谈试管固体麦麸培养基保存根霉菌种[J];酿酒科技;1991年04期 |
9 |
陈军,娄玉霞,宋磊,许宝孝;固定化乳酸菌、根霉及酵母的协同发酵性能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1年01期 |
10 |
黄锦华,于学文;黑米发酵无醇饮料的研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