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蒸馏过程优化及其在RO浓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
膜蒸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它以疏水性微孔膜为介质,来实现水的纯化和溶液的浓缩等目的。由于其具有高效、低能耗及操作温度低的优点,膜蒸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以3.5wt%NaCl为测试液,以海水淡化和处理反渗透浓排水为目的,比较了直接接触膜蒸馏、气扫式膜蒸馏和真空膜蒸馏的脱盐性能,研究了真空膜蒸馏对RO浓水的处理效果,并对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换热器进行了初探。
从理论上描述了三种膜蒸馏过程的传质机理,模拟计算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各膜蒸馏过程的纯水通量。通过实验考察了料液温度、流速、浓度以及冷侧冷凝条件等操作条件对各MD过程脱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MD过程的产水通量最高,达到21.8kg/m~2.h;DCMD次之,SGMD最小。三种MD过程通量均随料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料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SGMD和VMD过程通量分别随冷侧气体流速和真空度增加而提高,而DCMD过程通量则几乎不随冷却水流速变化而改变。SGMD、DCMD和VMD过程的脱盐率分别为99.97%、99.98%和99.99%,几乎不随操作条件而改变。且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研究了各操作条件对VMD处理RO浓水性能的影响,得出了该过程的较优操作条件,并对RO浓水进行了连续膜蒸馏浓缩实验。实验发现:随实验进行,RO浓水浓度逐渐增加,导致过程通量逐渐减小。整个实验中,过程产水质量良好,渗透液电导率保持在5μS/cm以下,RO浓水浓缩倍数可达4倍。
经过对PVDF中空纤维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的初步研究发现,该换热器基本可满足膜蒸馏过程中水蒸气冷凝和冷凝水加热要求,且无结垢、腐蚀现象发生。但其保温措施及操作条件仍需进一步优化。
本论文研究表明,膜蒸馏法海水淡化及处理RO浓排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真空膜蒸馏可获得较大的通量,且脱盐率接近100%。如能更好的解决膜污染和热量回收等问题,其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1 |
冯春生,李国民,吴庸烈;应用于膜蒸馏过程的F26微孔膜的初步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4年06期 |
2 |
杨兰;聚偏氟乙烯疏水微孔膜的研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3 |
刘金生;膜蒸馏法对含甲醇废水的处理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3年04期 |
4 |
孔瑛,杨金荣,李阳初,吴庸烈,徐纪平;聚酰亚胺微孔膜疏水化用于膜蒸馏[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年02期 |
5 |
张凤君,李俊锋,粱玉军,吴庸烈;膜蒸馏法处理污水中酚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1997年05期 |
6 |
吴庸烈,孔瑛,林晓,刘卫宏,徐纪平;亲水膜的表面改性及在膜蒸馏中的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1年03期 |
7 |
阎建民,贠延滨,马润宇;膜蒸馏过程中的膜污染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
8 |
贠延滨,刘丽英,马润宇,FaneAG;浓盐溶液的膜蒸馏机理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
9 |
贠延滨,马润宇,A G Fane;膜蒸馏污染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11期 |
10 |
孔瑛,林晓,吴庸烈,陈捷,徐纪平;等离子体聚合法制备膜蒸馏用疏水微孔复合膜[J];高分子学报;1993年02期 |
11 |
郑聚东;用膜蒸馏法浓缩维生素溶液[J];医药工程设计;1995年02期 |
12 |
王莅;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农牧产品开发;1997年10期 |
13 |
杜启云,吴立群,刘静波;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膜蒸馏过程的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14 |
阎建民,袁其朋,马润宇;气隙式膜蒸馏传递过程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
15 |
胡斯宪,刘金生;膜蒸馏法处理含甲醇废水的应用技术[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4期 |
16 |
吴莉莉;李昕;赵之平;;超声波强化膜蒸馏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S1期 |
17 |
;中澳机构合作项目“用膜蒸馏技术处理中国西北地区的苦咸水”正式启动[J];膜科学与技术;1999年03期 |
18 |
周康根,张贵清,李潜,张启修;膜法处理硫酸法钛白工艺中废酸的研究[J];钛工业进展;2001年05期 |
19 |
马玖彤,张凤君,吴浩宇;膜蒸馏法处理甲醇水溶液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3年01期 |
20 |
邵改芹,张健飞,顾振亚,张永波;膜蒸馏用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制膜条件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