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模型的构建及其实施方案设计
【摘要】:
信息共享空间(Infonnation Commons,IC)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图书馆界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国外高校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和实施该信息服务模式,现已经处于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我国现在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仅仅在为数不多的图书馆中存在部分构成元素。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高度整合的信息服务模式,用户在信息共享空间内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处理数据等等。在我国高校内建设信息共享空间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科研能力,因而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现实意义重大。
本文对当前国外高校图书馆IC的建设现状、建设经验以及当前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并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结合具体的IC实例,构建了一些对我国高校图书馆IC建设切实可行的标准模块。这主要包括:资源建设模块、功能服务模块、质量测评模块和管理模块,同时对IC模型的构成模块进行了详细论述,具体对每一个实施环节和项目建设都有明确定义。各个涉及到的实施项目都附有流程图,使建设者能够清楚的参考执行。另外还包括信息共享空间所需要的配套体制问题,文章主要涉及到了图书馆管理层次调整、业务流程重组等方面。在管理层次上提出要简化管理流程缩短决策者与用户的距离:在业务流程重组上,提出要增设信息收集和对外宣传两种职能,从而在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以用户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