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单体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NF-κB及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利用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建立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
导的细胞损伤模型,探讨丹参的主要水溶性和脂溶性单体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
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NF-κB及其相关因子表达
的影响,阐明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分子基础及作用靶点。
方法:
通过建立TNF-α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运用免疫细胞化学、酶联免疫吸附实
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放射免疫等现代实验方法,检测不同浓度丹酚酸B
或丹参酮ⅡA处理培养细胞的核因子NF-κB、IκB-α及其相关因子ICAM-1、
VCAM-1的表达和细胞培养液中NO、ET、TXB2、 6-Keto-PGF1。的含量。
结果:
1. 当TNF-α浓度为10ng/ml时可明显造成ECV304细胞的损伤,表现为
NF-κB的激活及粘附分子表达升高,同时使内皮细胞分泌血管舒缩因子失调。
PDTC可抑制这种损伤。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均可不同程度抑制TNF-α所造成
的细胞损伤。
2. 细胞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TNF-α可诱导ECV304细胞
核因子NF-κB的表达升高,使其抑制因子IκB-α的表达明显降低,PDTC可抑制
这种作用。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均可降低NF-κB的表达,同时升高IκB-α的
表达,而丹参酮ⅡA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3. 放射免疫方法和化学方法结果显示:TNF-α明显减少ECV304细胞培养
液中血管舒张因子NO和PGI2的含量,增加收缩因子ET-1和TXA2的含量。PDTC
可明显增加血管舒张因子NO和PGI2的含量,减少收缩因子ET-1和TXA2的含
量。丹酚酸B可明显增加血管舒张因子NO和PGI2的含量,减少收缩因子ET-1
和TXA2的含量。丹参酮ⅡA可明显增加血管舒张因子NO的含量,减少收缩因
子ET-1和TXA2的含量,但对PGI2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4. RT-PCR结果显示:TNF-α可使ECV304细胞ICAM-1的表达较正常细胞
升高4. 8倍,并可诱导VCAM-1的表达。两个浓度的PDTC、丹酚酸B、丹参酮
ⅡA均可降低粘附分子ICAM-1m RNA的表达,分别比模型组降低了1. 4和4、 2. 5
和3. 2、 1和1. 5倍;两个剂量的PDTC、丹酚酸B、丹参酮ⅡA均可降低粘附分
子VCAM-1 m RNA的表达,分别比模型组降低了3. 2和4. 5、 3、 1和2倍。
中文摘要
结论:
1.TNF一a可使ECV3O4细胞NF一沼的激活及粘附分子表达升高,同时使内皮
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调,从而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内皮细胞功
能障碍,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2.抗氧化剂PDTC可抑制TNF一。诱导的ECv304细胞的NF一沼的激活及粘附
分子表达升高等损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月一酚酸B可通过抑制TNF一Q诱导的ECV304细胞NF一沼的激活、粘附分子
的表达及血管活性物质失调,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月一参酮IIA可不同程度的抑制NF一KB的激活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及调节血管活
性物质失调,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