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适用性的实证研究

高鑫生  
【摘要】: 论文以研究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程度为目的,以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为主线,运用五种目前比较流行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的实证研究,来考察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能力。论文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方向,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分为致力于简化投资组合运算量为主要目的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致力于寻求新的度量标准和新的投资准则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两种。以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Sharp的单指数模型、多指数模型、均值-VaR模型、均值-CVaR模型所建立的理论投资组合分别与证券投资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以及以市场基准指数建立的市场基准投资组合进行比较和检验,从而分析上述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 论文主要内容共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论文所使用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进行阐述,在Markowitz经典理论中主要分析了均值-方差模型,在致力于简化投资组合运算量为主要目的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主要分析单指数投资组合模型和多指数投资组合模型,在致力于寻求新的度量标准和新的投资准则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主要分析均值-VaR模型和均值-CVaR模型,并对各种理论模型作出相应的评价以及阐述其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应用状况。 第二部分,对实证研究中的投资组合建模过程作一个完整的介绍。首先阐明论文选择投资风格为价值型(华夏大盘精选)和成长型(华宝先进成长)的2008年业绩优异的股票型开放式投资基金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利用论文所选择的五种投资组合模型对这两种开放式投资基金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每种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建模过程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在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的前提下,通过收益率、夏普指标、特雷诺指标、詹森指标和信息比率指标等传统绩效评估指标,分别比较理论组合与基金实际组合、理论组合与市场基准组合、理论组合之间的绩效优劣状况,以及比较同一理论组合在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的前提下的绩效状况。从而确定该类理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程度。最后,通过对绩效评估结果的分析,得出全文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正平;对资本市场的初步认识[J];福建金融;1993年10期
2 ;国际金融动态[J];华北金融;1993年08期
3 张文兵;对我国资本市场现状的探索[J];学术界;1994年05期
4 罗士喜 ,曹付;对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思考[J];中国市场;1994年10期
5 周小川;企业改革要与培育和改造资本市场相结合[J];改革;1996年06期
6 宋冬林;资本范畴与资本市场属性[J];学术交流;1996年04期
7 殷醒民;论企业融资渠道转变与工业结构调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8 付建平;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外汇政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9 阚治東;;千载难逢的机遇[J];沪港经济;1997年02期
10 张昌仁;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均衡模型─—兼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J];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04期
11 刘承训;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股权结构优化和资本市场效率[J];上海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12 高波;结构调整、企业重组与资本市场发育[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13 宋林飞;利用资本市场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J];江海学刊;1998年02期
14 马雪峰;中国资本市场:问题与对策[J];经济问题;1998年09期
15 黄志刚,朱剑锋;论国债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05期
16 杨咸月,何光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运作效率[J];金融研究;1998年05期
17 姚维平;对培育资本市场与工商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考[J];金融研究;1998年07期
18 徐润萍,徐升华;信息时代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机遇[J];企业经济;1998年10期
19 邢福俊;国企改革呼唤资本市场[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8年03期
20 赵领娣,袁泉;完善资本市场 引导理性投资[J];中国投资;199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大力培育环保资本市场,推动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徐美芳;;企业年金市场、资本市场与上海保险市场的发展[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5 费兰静;张秋生;;利用资本市场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探析[A];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6 米建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A];2006年学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沈悦;卢文兵;;我国资本市场税制改革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沈悦;卢文兵;;我国资本市场税制改革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杨忠孝;;资本的权利[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10 王妍;;论资本市场中的企业社会责任[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任志宏;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承友;资本市场与企业制度创新——以深圳、香港证券市场为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4 李春玲;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2年
5 尹福生;风险投资理论与中国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魏巍;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刘晔;资本市场发展与财政制度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李红权;资本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孔小文;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阳;我国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重组的方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2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苗琳;利用资本市场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马宁;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陶志平;我国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熊凌;企业股权价值与战略成本管理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陈晓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切实提高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李杰;中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9 高玉刚;开设国际板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魏方;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中外会计准则比较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兴 王怀林;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休谟的正义法则[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中国证监会主席 尚福林;在改革中实现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5年
3 李学宾;QDII无悬念[N];中国经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常小安 陈铭;用好资本市场 建设“泉州板块”[N];证券时报;2004年
5 吴玉明;保险如何“牵手”资本市场奔共赢[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谢登科;我国资本市场面临三大发展机遇[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侯捷宁;资本市场已具备发展突破条件[N];证券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厥庆 陈剑锋;全流通时代重庆资本市场发展论坛在渝举行[N];证券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闫立良;弹冠振衣迎春华[N];证券日报;2006年
10 吴君;公司债券启航,激活资本市场[N];中国审计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