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天涯的人生情怀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学者余秋雨以走出书斋、走向文化现场的行路方式,选择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路途,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本实践和生存形态,并引发了广泛的瞩目和众多的争议。对余秋雨而言,“流浪”的人生取向,既是他在“人文山水”的现场绾接历史与现代精神传递的努力;又是他超越个体生命质素,应对人生诸种困境的拓荒。本文对此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选择流浪的初衷;在余秋雨看来,对健全人性的追寻和生命意识中旷野的呼唤是其走出书斋、在长天大地中释放自己的内心冲动。第二,行路途中的体悟;这其中既有余秋雨身体力行置身于中华文明历史遗迹中时个体对历史文化中生命之根的探寻,又有在面对“誉满谤生”的生存困境时所做出的人生思考,还有辗转在其它文明现场时对中华文明的“他者审视”,一路出行时创作的文本和余秋雨在文化转型期所做出的积极参与姿态实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认可。第三,应对人生困境。这一部分论述了余秋雨的流浪取向也是他试图从精神困境中突围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从这一点引发至形而上的角度,“流浪”之于人类,是一个从出生就已注定的本原性命题,对未知之路的探索精神与寻找精神家园的生命意识,裹挟着一切存在之中的人们走进永恒的流浪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