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微囊干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摘要】:固体微囊(microcapsules)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包裹而成药库型的微囊。其粒径属微米级,是近40年来应用于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与传统的药物载体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②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③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④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⑤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⑥可制备缓释或控释制剂;⑦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⑧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国内临床已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国内常用的阿奇霉素剂型有注射剂、片剂、颗粒剂和干混悬剂。干混悬剂无苦味,便于携带,易于吞服,适合儿童、老人及吞服困难患者服用。国内常使用喷雾干燥、流化床包衣或直接混合技术制备,这些方法要么设备技术要求高,成本高,要么掩味效果不明显。本文研制出具有一定缓释效果的阿奇霉素微囊,并把该微囊直接制备干混悬剂,这样就可降低设备技术要求,又可以很好的掩盖其苦味。用阿奇霉素微囊制备的缓释干混悬剂服用方便,掩味效果佳,顺应性好,尤其适用老、幼和吞服困难的患者以及一些胃肠疾病患者。
本文以阿奇霉素为模型药物制备合适微囊,再把阿奇霉素微囊制成干混悬剂,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1章:综述了微囊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制备方法、形态及结构、释药机理、理化特性、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扼要概述。
第2章:首先明确了研究的依据,并初步设计了研究思路。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了阿奇霉素外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为下一步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提供了保障。
第3章:首先考察了包括有机溶剂的种类和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AZM与囊材的比例、搅拌速度、试验温度和油水比例等制备工艺因素对阿奇霉素微囊的影响。在确定制备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溶出度试验,最终筛选出了合适的微囊处方及工艺,并制备出了较为理想的微囊。最后较为详细地对阿奇霉素微囊进行了质量评价,其中包括溶出仪测定微囊体外释放度、药物文的测定仪鉴定微囊稳定性、电子显微镜观看微囊的形态、粒径分析仪测定微囊粒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法测定微囊的产率及载药量,并最终选定了适合进行下一步制剂研究的微囊处方。
第4章:确定阿奇霉素微囊干混悬剂的处方,并对其进行了含量均匀度、稳定性、苦味等质量考察,项目考察符合规定,掩味效果好于市售参比制剂。
第5章: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阿奇霉素含量的微生物检测法,以市售制剂为对照,对自制的阿奇霉素微囊干混悬剂进行初步的体内药动学研究。自制微囊干混悬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
|
|
1 |
程存归,朱鲁夫;漫反射FT-IR法测定阿奇霉素片剂中阿奇霉素的含量[J];分析试验室;2002年03期 |
2 |
周建平,陈定宪,章顺楠,周慰南;阿奇霉素分散片的研究[J];化工时刊;2000年11期 |
3 |
姜建国,朱建平,张西茹,杨梁;阿奇霉素中相关物质的分离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年01期 |
4 |
廖九中,潘育方;阿奇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16期 |
5 |
栾永娜;栾美华;;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J];食品与药品;2006年05期 |
6 |
柏杨;汤明;陶春元;彭游;;水溶性阿奇霉素的制备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7 |
宁康健;何胜利;冯惠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奇霉素口服溶液的有关物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8 |
傅晓琴;刘祖雄;王志朝;;阿奇霉素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药业;2010年21期 |
9 |
张建州;;阿奇霉素的合成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07年02期 |
10 |
李华侃,赵延清,王玉华,康剑峰;阿奇霉素与茜素的电荷转移反应及其测定[J];分析化学;2004年05期 |
11 |
郭忠;张宁;廖禹东;;Fe~(3+)/TiO_2薄膜光催化降解含阿奇霉素废水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7年10期 |
12 |
汪民武;王大新;赵炯心;张幼维;;包有阿奇霉素的纳米粒子研究[J];纳米科技;2010年04期 |
13 |
韩永涛;黄桂华;席延卫;祝瑞红;;阿奇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8期 |
14 |
蔡冉;蔡德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年04期 |
15 |
王涛;郭鹏;;阿奇霉素颗粒处方的筛选[J];医药导报;2009年04期 |
16 |
吴献花;周小华;侯霞;董学畅;杨光宇;;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奇霉素含量[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7 |
朱春来;弈国华;;注射用阿奇霉素与奥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9期 |
18 |
余剑英;饶均明;陈本美;刘劭刚;邓富良;;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阿奇霉素及相关组分[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年06期 |
19 |
贺秀丽;赵泉;;RP-HPLC测定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的含量[J];食品与药品;2010年09期 |
20 |
汪民武;王大新;赵炯心;张幼维;;关于阿奇霉素纳米粒子载药量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2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