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中自然观念的传播过程分析
【摘要】:
随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已成为学术界及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出现了保护主义和保存主义两种观点。保护主义观点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只是人类利用的手段和工具。而保存主义观点则认为,自然拥有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在价值和自为目的,保护自然的出发点正是在于自然而不是人类自身。利奥波德前期思想具有保护主义观点,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及思想的深化,他逐渐认识到保护主义观点的局限,并在后期转向保存主义观点。
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是他一生经历、观察和思考的结晶。其中的自然观念尤其是“土地伦理”思想,是西方文献中第一个自觉不懈地和系统地试图创建一种包括整个地球自然界和将整个地球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置于道德视野的伦理理论。他的著作《沙乡年鉴》被认为是自然史文献中的一部经典,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圣经。
本文首先从利奥波德的生平、《沙乡年鉴》的主要内容和出版情况以及利奥波德对自然观念的认知过程等几个方面着手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思想的转变历程,尽管是缓慢的但却是彻底的。其次分析了利奥波德思想传播的时代背景,及在国外和中国的传播过程。从传播学角度指出他的自然观念在对受众的传播过程中受阻的原因及对今天世界发展的重要启示。
利奥波德的自然观念为人类的长远利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重新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他的思想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环境运动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间接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环境保护运动。
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中的自然观念一方面可以为科技传播工作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解决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那些同样正在经历着自身巨大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国家的读者那里,利奥波德呼吁生态理解、伦理意识的自然观念,一定会引起共鸣,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