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岔理论的风电场电压稳定性评估
【摘要】:风力发电是一种绿色无需开采运输的能源,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随着风电发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风电场开始接入到电网中。电力公司十分担心大规模的风电并网运行将会影响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因此,如何确定系统可以接受的最大风电装机容量,即系统的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成为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大规模的应用。然而,风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不能保证输出平稳的功率,这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当前,大容量兆瓦级、高并网电压等级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已经成熟,由大量风电机组构成的风电场规模已经可以达到数十万千瓦,发展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场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风电容量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逐步提高,风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正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扩大,并且风电接入电网也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如单个风电场容量增大,接入点的电压等级提高等。风电的这些新的特点使得风电影响的电网范围较以往更加扩大了,在局部电网中,风电甚至改变了电网原有的潮流分布和线路传输功率。
本文使用分岔理论,基于PSCAD暂态计算环境,对含双馈风机的九节点电网进行暂态计算,通过观察风电接入点和系统中主要节点的PV曲线,验证了使用PV曲线确定风电穿透功率极限的有效性;通过灵敏度分析法,确定了电网中最能体现电网特性的观测节点和N-1故障位置的选取方法;在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风电接入时实际电网的高峰、低谷不同负荷状态、风电接入220kV和110kV不同电压等级,以及电网N-1故障等情形下,综合计算某沿海地区电网接纳风电的穿透功率极限,并评估规模化风电接入该电网后对系统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712;TM614
|
|
|
|
1 |
迟永宁;李群英;李琰;王真;石文辉;王跃峰;;大规模风电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稳定问题及对策[J];电力设备;2008年11期 |
2 |
胡春松;吴先友;;大型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与控制[J];电器工业;2009年06期 |
3 |
林良真,叶林;电磁暂态分析软件包PSCAD/EMTDC[J];电网技术;2000年01期 |
4 |
陈为化,江全元,曹一家,韩祯祥;电力系统电压崩溃的风险评估[J];电网技术;2005年19期 |
5 |
胡卫红;王玮;王英林;肖海波;;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风电场节点的处理方法[J];华北电力技术;2006年10期 |
6 |
谭林森,刘厚森,李如珍,肖运福;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矢量控制策略及特性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9期 |
7 |
李晶,宋家骅,王伟胜;大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建模与仿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
8 |
吴义纯,丁明,张立军;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
9 |
李华强;刘亚梅;N.Yorino;;鞍结分岔与极限诱导分岔的电压稳定性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24期 |
|
|
|
|
|
1 |
李晶,王伟胜,宋家骅;双馈感应发电机动态模型的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2 |
贺仁睦;电压—无功高级研讨会纪要[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9期 |
3 |
鞠平,潘学萍,韩敬东;3种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的比较[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9期 |
4 |
陆波,唐国庆;基于风险的安全评估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2期 |
5 |
雷亚洲;与风电并网相关的研究课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08期 |
6 |
王新宝,韩祯祥;计及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PV曲线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2期 |
7 |
程浩忠;电力系统电压崩溃研究(上)[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年11期 |
8 |
韩文,韩祯祥;电压崩溃与功角不稳的关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年12期 |
9 |
彭志炜,胡国根,韩祯祥;应用分支理论研究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02期 |
10 |
金飞林,程浩忠;计入负荷动态模型确定电压稳定临界电压的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