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沌与分形理论的炉管泄漏检测与诊断系统的研究
【摘要】:
锅炉炉管泄漏事故已成为影响我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充分研究了国内外现状的前提下,对锅炉炉管泄漏检测与诊断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开发了锅炉炉管泄漏检测与诊断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炉内背景噪声的时、频域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确定了炉内背景噪声的上限频率,这对炉管泄漏的诊断和防止误报警具有重要意义。
给出了搜索半径r对分维数D影响的计算公式,这给实际计算时r的取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别采用最大Lyapunov指数分布与计盒维数的计算,对炉管泄漏进行了诊断,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根据混沌理论与空气动力学的有关理论,确定了炉管泄漏声信号中存在着混沌,在讨论如Lyapunov指数的算法的基础上,针对锅炉炉管泄漏检测与诊断的特点,明确了Lyapunov指数的实际物理含义(炉管泄漏点处状态的变化)。
提出了“频域拓展”的概念,并对这一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将混沌与分形理论引入锅炉炉管泄漏检测与诊断中,完成了炉管泄漏声信号的信、噪分离,解决了目前炉管泄漏检测系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频域拓展”的方法使混沌与分形理论的应用更加直接,并适用于一般的时频域分析。舍弃了传统相空间重构的过程中的线性预测模式,采用“频域拓展”的方法,对炉管泄漏声信号进行了还原计算,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确定了炉管泄漏预报的一维Lyapunov指数模式。
对各种型号锅炉的炉管泄漏检测与诊断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主要实验内容为:泄漏噪声声强级与泄漏蒸汽压力之间关系;泄漏噪声声强级与锅炉容量的关系;泄漏噪声声强级与泄漏孔径的关系;波导管对泄漏噪声测量的影响;炉内背景噪声的声强级和频域分布特点。
在分析、总结第一、二代炉管泄漏监测系统的硬件及线性诊断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炉管泄漏检测与诊断系统的优化设计,采用混沌与分形理论对锅炉炉管泄漏检测与诊断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的研究;完成了炉管泄漏检测与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该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
|
1 |
许耀光;内燃机缸体泄漏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J];实用测试技术;1996年06期 |
2 |
朱正德;发动机主要零件生产过程中的泄漏检测[J];内燃机;1996年06期 |
3 |
曾辉斌;长距离运输管道泄漏检测方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01期 |
4 |
张布悦,王桂增,刘吉东,常贵宁;输油管线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综述[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5 |
唐秀家;管道系统泄漏检测神经网络与模式识别方法[J];核科学与工程;1998年03期 |
6 |
邱祖建;船用锅炉炉管胀接修理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修船;2002年04期 |
7 |
李中堂
,王威强;油田输油管线热水加热炉失效原因分析[J];压力容器;2003年02期 |
8 |
K.H.Meurer
,吴重光;用空气自动进行泄漏检测[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1年05期 |
9 |
黄文,毛汉领,包家福,龙芋宏;管道泄漏检测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J];无损检测;2002年08期 |
10 |
李江华,解武;集输管线泄漏检测系统结构设计[J];应用科技;2004年06期 |
11 |
王志武;基于神经网络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泄漏检测方法[J];火箭推进;2005年01期 |
12 |
朱正德;发动机主要零件生产过程中的泄漏检测[J];上海计量测试;1997年01期 |
13 |
周彰敏,文玉梅;泄漏检测应用中突发干扰对LMS时延估计性能的影响[J];声学技术;2004年03期 |
14 |
蒋耘晨,吴海霞;输油管道泄漏监测SCADA系统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年02期 |
15 |
赵健;燃气管线泄漏检测方法概述[J];应用能源技术;2004年05期 |
16 |
彭光正;李振平;;直压法进行泄漏检测的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6年06期 |
17 |
葛传虎;王桂增;叶昊;;基于仿形-相关器的管道泄漏检测[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5期 |
18 |
兰从庆;加氢炉管数字化超声探伤仪研制成功[J];应用声学;1999年03期 |
19 |
顾;集装箱泄漏检测装置[J];集装箱化;1994年09期 |
20 |
蔡德慧;朱伟;;推进剂泄漏自动检测[J];火箭推进;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