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机组模糊多模型协调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火电单元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控制系统。针对
此控制系统,众多先进控制算法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并且已经解决了一些控制
难题。但目前电力系统急需解决的单元机组经常性大范围变负荷问题,却还没有
很好地解决。为解决此问题,本文研究了模糊多模型控制方法及其相关理论。本
文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根据非线性系统平衡流型和非线性测度的定义,提出了关于平衡流型参数的
相对非线性测度的概念,据此绘出了一个具体单元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模型的
相对非线性测度曲线,对此协调控制系统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并用隶属度
加权的方法将各线性化模型连接成协调控制系统T-S模糊模型。
提出了一种以多变量IMC或鲁棒控制作为局部模型控制器、以T-S模糊模型
作为监督器内部模型的模糊监督控制算法,并对其全局稳定性给出了一种证明方
法。根据单元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T-S模糊模型,设计了模糊监督控制系统,
对其全局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此监督控制系统的定值跟踪性能、抗内部扰动
性能、监督器参数对监督控制系统品质的影响以及模糊监督控制与模糊变结构控
制的本质联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一种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输入-输出限制、动态性能指标要求等
问题均统一到一组LMI的凸优化问题求解上的定值跟踪多变量PDC控制算法。根
据单元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T-S模糊模型设计了PDC控制算法,并与采用鲁
棒控制器作为局部模型控制器的模糊监督控制进行了对比。这种PDC控制设计方
法,克服了一般模糊控制设计方法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指标等问题无法
进行有效分析的弱点。
分析了DEB400存在的动态过渡品质较差等问题,组态了一个具体的500MW
单元机组的模糊监督协调控制系统,对相关的前馈设计、机炉控制回路状态重构
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协调控制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
讨。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K32
|
|
|
|
1 |
孙秀霞,毛剑琴;基于LMI的降阶鲁棒控制器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2 |
梅华,孙建平,李鹏;内模控制系统的鲁棒机理分析[J];电力情报;2001年03期 |
3 |
李遵基,牛玉广,张贻琛,焦宗林,景建国;单元机组数字式协调控制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1989年03期 |
4 |
张建明,王宁,王树青;火力单元机组的前馈模糊神经非模型协调控制[J];动力工程;2000年03期 |
5 |
陈彦桥,王印松,刘吉臻,曾德良;基于PID型模糊神经网络的火电站单元机组协调控制[J];动力工程;2003年01期 |
6 |
李泽滔;控制系统对象分式模型辨识的一种方法[J];贵州科学;2001年02期 |
7 |
陈彦桥,牛玉广,何同祥;200MW直流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00年01期 |
8 |
张贻琛;李遵基;;20万千瓦供热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J];华北电力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
9 |
朱予东,刘吉臻,陈彦桥;基于专家规则的模糊控制器的仿真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10 |
张建生,曾德良,赵征,刘吉臻;协调控制系统能量指令及参数整定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
|
|
|
|
1 |
姜学东,韦穗;基于彩色CCD的三色法测量炉膛火焰温度场分布[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2 |
葛传力;热电站锅炉安全保护与火焰检测[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3 |
张广成,徐福元,韦子枝;带有模糊控制的模型参考协调控制[J];兵工学报;1996年04期 |
4 |
王焱,刘景录,孙一康;免疫遗传算法对精轧机组负荷分配的优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5 |
;世界首例四级倒立摆实物控制系统在我校试验成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6 |
王宇,王乘,刘吉平;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图像边缘检测算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7 |
覃光华,丁晶,陈彬兵;预防过拟合现象的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策略及其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3期 |
8 |
袁涛;李太福;郭平;;基于多参数融合的火焰模糊PID控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9 |
原贺新,刘海英,于春来;虚拟仪器在区域锅炉房供热自动控制中的应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2年02期 |
10 |
罗勇,高勇;有源消声在大口径火炮噪声控制中的应用[J];四川兵工学报;2005年05期 |
|
|
|
|
|
1 |
张井岗,曾建潮,孙志毅;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内模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8年02期 |
2 |
曾德良,刘吉臻;单元机组智能协调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应用[J];电力情报;1998年03期 |
3 |
胡克定;汪自勤;钱钟韩;;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的一种频域设计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4 |
吕剑虹,张世军,陈来九;自学习多变量汽温控制系统[J];东南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
5 |
洪秉钧,胡克定;大容量直流锅炉机理建模和数字仿真[J];动力工程;1986年01期 |
6 |
郑昶,曹在基;DEB协调控制系统[J];动力工程;1989年04期 |
7 |
李旭,王世海,叶敏,苗锡昌,阳晓冬;巴基斯坦木札法戈电站4号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调试及FCB试验[J];动力工程;2000年02期 |
8 |
张建明,王宁,王树青;火力单元机组的前馈模糊神经非模型协调控制[J];动力工程;2000年03期 |
9 |
于达仁,鲍文,徐基豫;汽轮机负荷控制的容错控制方案[J];动力工程;1994年01期 |
10 |
吕震中,沈炯;采用变频调速的均衡燃烧计算机控制系统[J];动力工程;199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