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圆形热管和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有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依靠自身的相变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并成功应用在能源、航空以及其他工程领域,其中以重力圆形热管和平板热管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以重力圆形热管和平板热管的不同应用背景为基础,对不同尺寸的两种热管进行传热性能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重力圆形热管和平板热管在不同的加热功率下真空度(1×10~(-1)Pa、1×10~(-2)Pa、1×10~(-3)Pa、1×10~(-4)Pa)、充液率(15%、25%、35%、45%、55%、65%)、工质种类(丙酮、R113)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重力圆形热管的长度以及重力平板热管的蒸汽腔长度和宽度以及管壁厚度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管的传热性能随真空度的增大而增强,同时在达到热管的最佳传热功率前,热管的传热性能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强,达到最佳传热功率后,传热性能逐渐减弱;重力圆形热管的最佳充液率为35%,重力平板热管的最佳充液率为25%,同时充液率越大,热管的最佳传热功率值越大;丙酮作为工质的热管的传热性能比R113更好;在相同的加热功率下,重力圆形热管的长度越长,对传热越有利;重力平板热管的蒸汽腔横截面宽度越宽,热管的最佳传热功率值越大;同时重力平板热管的蒸汽腔横截面长度越长,热阻越大,虽然长度的增加会增大热管的最佳传热功率值,但是增大的量并不多;重力平板热管的管壁越厚,热管的传热性能越差。最后将蒸汽腔横截面宽度为4mm、长度为150mm、高度为200mm的重力平板热管与内径为4mm、高度为200mm的重力圆形热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圆形热管的当量导热系数远远高于平板热管,圆形热管的当量导热系数可达12000W/(m.k),而平板热管仅在3600 W/(m.k)左右,但是圆形热管的等温性能较差,蒸发段与冷凝段的平均温差在8℃左右,而平板热管仅在2.5℃左右。
|
|
|
|
1 |
李聪明;罗怡;刘刚;王晓东;;微平板热管导热性能测试系统[J];测试技术学报;2015年01期 |
2 |
万意;闫珂;董顺;辛佳磊;陈功;张程宾;;微型平板热管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机械工程;2015年05期 |
3 |
程德威,胡幼明,王惠龄;新型平板热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理论分析[J];低温工程;1998年06期 |
4 |
张春林
,潘仁良
,张孟瑞;平板热管承受重力和惯性力时的性能[J];航空电子技术;1992年02期 |
5 |
蒋朝勇;夏侯国伟;;新型微型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6 |
刘桂兰;陈雪芳;范宁;张祥林;;一体化陶瓷平板热管的自由成型与传热性能研究[J];电子器件;2012年06期 |
7 |
岂兴明;苏俊林;矫津毅;;小型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5期 |
8 |
侯跃攀;崔文智;聂秀;谢振文;;非均匀槽道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8年03期 |
9 |
李嘉琪;刁彦华;赵耀华;;新型平板热管蓄热装置固—液相变过程数值模拟[J];建筑科学;2011年10期 |
10 |
刘一兵;;一种微矩形槽平板热管的数值模拟和有限元热分析[J];低温工程;2010年03期 |
11 |
田金颖;诸凯;刘建林;魏杰;;冷却电子芯片的平板热管散热器传热性能研究[J];制冷学报;2007年06期 |
12 |
孙永人;;平板热管在发射机散热应用上的探讨[J];遥测技术;1984年03期 |
13 |
寇志海;刘晨曦;李广超;毛晓东;张魏;;一种平板热管散热器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年14期 |
14 |
李嘉琪;刁彦华;赵耀华;郭娜娜;张冀;;新型平板热管相变换热器储放能过程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
15 |
范春利,曲伟,杨立,华顺芳,马同泽;微槽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6 |
范春利,曲伟,孙丰瑞,杨立,马同泽;三种微槽结构的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研究[J];电子器件;2003年04期 |
17 |
刘一兵;黄志刚;;三种微槽结构平板热管传热特性的有限元热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