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泄漏的着火过程及蔓延机理的研究
【摘要】:本文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的资助下完成了室内可燃气体泄漏导致的火灾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得到了室内气体泄漏和燃烧过程中的规律,为建筑内防火、灭火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首先对实际火灾场景进行了抽象,建立了简化模型;然后,用FLUENT6.1进行可燃气体在室内泄漏及燃烧过程的模拟计算,完成了不同条件下(点火位置、点火时间、泄漏速度和通风条件等)气体泄漏过程的模拟;最后,根据简化模型和计算搭建了气体燃烧过程的实验台,完成了气体燃烧过程的实验。
本文通过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得到的大量数据,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着火后火焰是沿着点火前的可燃区域迅速蔓延的。其次,火焰的形状和火焰的颜色是由点火位置附近的浓度梯度决定的。浓度梯度大,火焰的形状就扁;火焰呈亮黄色,反之则较宽呈兰紫色。再次,室内“窗沿”以上的部分为高温缺氧危险地带;而靠近窗户的下部相对较为安全,这里燃烧最难到达,平均温度相对较低,氧气含量相对较高,从窗口扩散来的新鲜空气首先到达。另外,各种条件下最大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差别不大,说明室内气体火灾受湍流的影响较小。最后,着火初期火焰的发展情况由通风条件和点火位置共同决定,而轰燃后的燃烧情况由室内可燃气体的平均浓度决定。经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与数值模拟基本吻合,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采用这种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火灾现象是可行的。
|
|
|
|
1 |
潘刚,马骝;火灾探测传感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年03期 |
2 |
蒋宏业;姚安林;廖开贵;车现红;;城市天然气管道泄漏区域危害程度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04期 |
3 |
李引擎,段日强,季广其,李淑惠,梁世明;建筑物火灾的计算机区域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1995年S1期 |
4 |
石桂霞,朱兆砥;一起洗煤厂火灾事故的分析[J];煤炭科技;1999年04期 |
5 |
杨立中,周晓冬,廖光煊,范维澄;碳氢燃料泄漏火灾火焰热辐射强度估算[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
6 |
王旭,高永庭;建筑火灾事故的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
7 |
刘朝文;大型商品集贸市场火灾的特点、扑救措施及相关问题——以昆明南窑商品批发市场“4·10”火灾扑救为案例[J];云南消防;2000年05期 |
8 |
潘求丰;配电线路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及预防[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1年01期 |
9 |
赵秋德;化工装置的火灾特点及灭火对策[J];辽宁化工;2001年10期 |
10 |
宋梅珍;加油站的火灾预防[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1年04期 |
11 |
刘东风;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处理[J];煤炭技术;2002年10期 |
12 |
姚贵平;合成氨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2年02期 |
13 |
杨云伦;一起蜡烛违章照明引发的火案追踪[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年04期 |
14 |
付修华;公路隧道火灾预防的安全性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年02期 |
15 |
吴桂生;;公共娱乐场所现状及其火灾原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
16 |
;风干物燥 北京市火情11月较前月增加近300起 26天火灾518起[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年01期 |
17 |
孙芹;;家庭常备的火灾急救品[J];建筑工人;2009年03期 |
18 |
林娜;;央视工地火灾对高层建筑建设的警示[J];特种结构;2009年03期 |
19 |
;浙江袍江一企业气体泄漏引发火灾 1死1伤[J];气体分离;2008年01期 |
20 |
张宝红,陈宏德;地震火灾事例调查[J];自然灾害学报;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