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研究
【摘要】:目的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或肺部疾患。尘肺是我国职业病中对工人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据统计,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其中尘肺病新增14495例,在14495例尘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尘肺的病因明确,发病过程较长,多在接触粉尘期间被确诊,脱离粉尘作业后仍可患尘肺。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工作环境及接尘时间相同的个体并不都患尘肺,且患病的不同个体,其严重程度常存在差异。提示,尘肺的发生发展除取决于环境因素外,很可能与个体的易感性密切相关。粉尘刺激导致肺组织损伤,炎症因子释放,刺激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加之免疫复合物沉积是形成尘肺病变的基础。目前研究较多并认为与尘肺发病关系较大的细胞因子主要有:纤维粘连蛋白(FN)、肿瘤坏死因子(TNF-α、β)、转化生长因子(TGF)、白细胞介素(IL-1和IL-6)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IL-8是一种主要由中性粒细胞产生的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活化因子,在炎症、感染、损伤、组织缺氧、酸中毒等病理状态下产生,对嗜碱性粒细胞和T细胞也有一定的趋化作用,可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超氧化物酶、溶酶体酶,产生炎症反应,而调控其表达水平的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目前,尘肺患者的发病是否与白介素-8的基因多态性有关,国内外并未见报道。
这次研究采用整群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严格控制发病年龄、民族、接尘性质、累积接尘时间等因素的条件下,探讨白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的关系,为筛选和鉴定易感人群,防治尘肺病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以唐山开滦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2568名粉尘作业工人和某金矿及耐火材料厂1265名接尘工人为研究对象,在健康检查的基础上,所有接受体检的接尘工人均由专业医务人员拍摄后前位胸片,由有资质认证的尘肺诊断专家组按照我国《尘肺病诊断标准》(GBZ270-2009)盲法诊断,以确诊的尘肺患者为病例组,共213例,均为汉族男性,其中包括101例壹期矽肺患者和112例壹期煤工尘肺患者。从受检的接尘工人中选择与病例性别、发病年龄相似,同工作场所的汉族男性无尘肺的251名接尘工人为对照。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取体检者静脉血1.5ml,加入EDTA抗凝,冰盒保存,待提取模板DNA。采用盐析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s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和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 Met31Arg、781C/T、-251A/T、RA+86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应用χ2检验及OR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与尘肺的相关性。
结果
1一般情况
该研究共选择壹期、汉族、男性尘肺病人213例,平均发病年龄54.9±9.4岁,累积接尘工龄29.3±6.1年,对照组25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4.8±6.3岁,累积接尘工龄29.5±4.9年。其中矽肺病例101例,发病年龄平均为59.1±8.9岁,累积接尘工龄平均为28.0±5.1年。对照组121例均为汉族男性,发病年龄平均为57.3±8.1岁,累积接尘工龄平均为28.1±5.2年。煤工尘肺病例112例,发病年龄平均为51.1±8.1岁,累积接尘工龄平均为29.8±6.7年。对照组130例均为汉族男性,发病年龄平均为52.4±1.9岁,累积接尘工龄平均为30.6±4.7年。矽肺病例组和煤工尘肺病例组与相应的对照比较,发病年龄、累积接尘工龄、吸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2白介素-8 Met31Ar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
白介素-8 Met31Arg位点在尘肺病例组GG、G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14.08%和85.92%,对照组则分别为0.40%、3.59%和96.3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04%和2.19%,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2.96%和9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层分析发现,矽肺组为GG、G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12.87%和87.13%;对照组则分别为0.82%、2.48%和96.69%,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4%和2.07%,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3.56%和9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煤工尘肺组为GG、G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15.18%和84.82%;对照组则分别为0%、4.62%和95.3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9%和2.31%,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2.41%和9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白介素-8 -251A/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
白介素-8 -251A/T位点在尘肺病例组TT、AT和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8.97%、48.83%和12.20%;对照组则分别为17.93%、17.93%和64.14%,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3.38%和53.78%,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6.62%和4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层分析表明,矽肺组组为TT、AT和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0.59%、49.50%和9.90%;对照组则分别为38.84%、35.54%和25.62%,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5.35%和56.61%,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4.61%和43.3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煤工尘肺组为TT、AT和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7.50%、48.21%和14.29%;对照组则分别为33.08%、36.15%和30.7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61%和51.15%,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8.39%和4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介素-8 781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
白介素-8 781C/T位点在尘肺病例组CC、C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7.09%、41.31%和21.60%;对照组则分别为43.03%、43.03%和13.94%,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7.75%和64.54%,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2.25%和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层分析中,矽肺组为CC、C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8.61%、40.59%和20.79%;对照组分别为46.28%、40.50%和13.22%,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8.91%和66.53%,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1.09%和3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煤工尘肺组为CC、C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5.71%、41.96%和22.33%;对照组则分别为40.00%、45.38%和14.62%,经χ2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6.70%和62.69%,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30%和3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白介素-8 RA+86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
白介素-8 RA+860位点在尘肺病例组GG、GC和CC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74.24%、23.47%和3.29%;对照组则分别为73.31%、20.32%和6.37%,经χ2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4.98%和83.47%,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02%和16.5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层分析发现,白介素-8 RA+860位点GG、GC和CC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矽肺病例组分别为75.25%、21.78%和2.97%;对照组则分别为80.17%、14.88%和4.96%,经χ2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6.14%和87.60%,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3.86%和12.4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介素-8 RA+860位点GG、GC和CC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煤工尘肺病例组分别为:71.43%、25.00%和3.57%;对照组则分别为66.92%、25.38%和7.70%,经χ2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3.93%和79.62%,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6.07%和20.3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研究发现白介素-8(Met31Ar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矽肺及煤工尘肺的易感性均有关联,携带IL-8(Met31Arg)GT基因型的接尘工人患尘肺的危险性增加。
2研究发现白介素-8(-251A/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矽肺及煤工尘肺的易感性均有关联;携带IL-8(-251)AA基因型接尘工人患尘肺危险性降低。
3本次研究未发现RA(+86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有关。
4研究发现IL-8(781C/T)TT基因型的接尘工人患尘肺的危险性增加,但分层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
|
1 |
陈银苹;范红敏;袁聚祥;徐应军;任京雪;范雪云;隋宏;;某煤矿不同年代煤工尘肺发病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5期 |
2 |
郭长轩!235000安徽省淮北市;做好煤炭企业煤工尘肺防治工作之我见[J];中国职业医学;2000年03期 |
3 |
沈国安,徐培云,牟超;煤矿工人肺癌的诊断——附13例尸解病例病理、临床和X线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89年04期 |
4 |
丁玉洁,齐宝琴,王玉芬;晚发尘肺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1年03期 |
5 |
许继民,赵运鑫;徐州市1990年~1999年尘肺病发病动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0年04期 |
6 |
黄京慧;1148例尘肺病双肺同期灌洗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3年01期 |
7 |
;北京市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北京医学;1992年04期 |
8 |
谷桂珍,刘茗;河南省尘肺病分布情况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
9 |
陈志远,张志浩,车审言,马国宣,黄京慧;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十二年回顾[J];中国疗养医学;2003年01期 |
10 |
车审言,姜洪玲,黄京慧,马国宣,张志浩,刘长林,苏民;大容量肺灌洗对尘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附189例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3年01期 |
11 |
朱婷;;2006年无锡市尘肺病报告发病情况[J];职业与健康;2008年11期 |
12 |
陈新俤,罗颖,魏木水,王文勇,龚斌,陈元华;福建省1997-2001年尘肺病发病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
13 |
马志忠;浙江省1999~2001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年06期 |
14 |
杨新建,李英姿;34例尘肺病及患者医疗费用调查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4年01期 |
15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J];中国疗养医学;2008年02期 |
16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J];中国疗养医学;2008年04期 |
17 |
刘卫东;;《实用尘肺病临床学》一书出版发行[J];当代矿工;2008年03期 |
18 |
赵春香;1996年2002年河北省尘肺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2期 |
19 |
陈建超,肖方威,林述连;隧道掘进民工矽肺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20 |
张宁香;;126例尘肺合并症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