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受损土地生态恢复利用结构优化
【摘要】:受损土地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受损土地的数量与日俱增,其大量存在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矿地区环境、社会的持续发展。研究了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给该地区土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的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对资源型地区的受损土地进行治理,恢复其生产能力和一定的生态功能,是缓解资源型地区土地压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受损土地生态恢复潜力及其再利用结构进行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以3S技术为支持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得到了该区域各用地类型的面积,特别是受损土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构建了受损土地再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GIS与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方法相耦合,在空间尺度上对研究区受损土地再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各受损地块的潜力评价等级。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以耕地生态恢复模式为主,建立了受损土地再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模型,并运用相关的优化算法软件解算出各用地类型的数量。以GIS为平台结合受损土地潜力评价结果,确定各受损地块的再利用方向,得到研究区受损土地再利用的结构优化布局图。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71.4;P208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71.4;P208
【参考文献】 | ||
|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