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断层埋地管道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摘要】:
在穿越活断层时的地下管道,在发生地震时通常容易遭到破坏,断层引起的破坏是跨断层埋地管道破坏的主要原因。跨断层埋地管道试验是研究埋地管道抗震的重要手段。通过试验研究了相同断层位错情况下,不同管径、壁厚的管道分别在地震力、断层位错、以及它们的组合作用下管道的应变和位移等反应。
试验前考虑到管-土作用、断层和地震力共同作用的情况,进行了跨断层埋地管道抗震试验模型、加载方案以及试验测量系统的设计。试验中采用了两个中间有缝的箱体模拟断层,先对箱体中无土时进行不同情况下的跨断层埋地管道试验,然后再对有土时进行不同情况下的跨断层埋地管道试验,并进行对两种情况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合国家规范《输油(气)钢质管道抗震设计规范》(SY/T0450-2004)计算和先前学者的ADINA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试验中考虑的因素有:1)管道自身参数如管道埋置深度、管壁厚度、管径、管道材料等;2)土体材料参数如土体类型、管-土相互作用等;3)断层特性如断层断距、断层错动距离等;4)荷载分别考虑了静荷载、动荷载以及这两者的组合共同加载。
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各因素对地下管道破坏的影响,并得到几点结论:穿越活断层的埋地管道,管道在断层两侧先破坏,故在断层两侧宜进行特殊处理或防护;在断层两侧的管道上下或左右两侧的应变量值相当,方向相反,即分别属于受压区与受拉区;管道轴线变形是反对称形状,远离断层的管段随土体一起运动;管道宜选取大管径、大壁厚的管道;管-土相互作用较大的情况下,管道破坏较轻。
|
|
|
|
1 |
夏敬谦;陈懋恭;;砖房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1985年01期 |
2 |
曹万林,樊太,张维斌,田宝发,宋文勇;异形截面钢骨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2期 |
3 |
张小平;陈平;赵冬;周铁钢;;新疆喀什地区新型石木结构房屋的模型抗震试验[J];西北地震学报;2008年01期 |
4 |
郭恩栋,冯启民;跨断层埋地钢管道抗震计算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4期 |
5 |
卢良玉,葛彦增;断层形变近场信息开发利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5年02期 |
6 |
李杰,李明海,刘希强,张京华,郑树田,范军;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跨断层形变异常[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3期 |
7 |
曹利德,董长城,韩剑虹;跨断层短基线年周变的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3年04期 |
8 |
曹利德;卢龙M_L6.2级地震前跨断层短水准的中短期前兆(英文)[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5年01期 |
9 |
肖庆达,周硕愚;跨断层地形变测量清理攻关总结交流会在天津召开[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6年01期 |
10 |
叶倩;;建筑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综述[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
11 |
崔智东;;轻骨料混凝土剪力墙发展及研究现状[J];科技资讯;2009年05期 |
12 |
林伟坡;;由四川汶川大地震到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推广[J];科技资讯;2009年31期 |
13 |
戴连双;;外包钢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7期 |
14 |
曹利德;跨断层位移测量与地震预报[J];地震研究;1982年04期 |
15 |
季进彬;;不埋板式基础抗震性能的探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
16 |
靳君达;;苏联哈萨克对住宅的抗震性能实行计算机控制[J];国际地震动态;1990年06期 |
17 |
秦长源,张淑亮,郭星全;清徐县邮电通信系统震害预测[J];山西地震;1995年S1期 |
18 |
易南概,伍雪南,张斌,吴大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8期 |
19 |
郭志奇;;结构概念设计的探索性理解与应用[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20 |
林利民;陈健云;;软土中浅埋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