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身管内膛窥视与测径系统研究
【摘要】:传统的火炮身管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制约了火炮装备的使用效率和火力运用效能。本课题对火炮身管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比较全面的分析了国内外火炮身管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论述了火炮身管检测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目前火炮身管检测技术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介绍的火炮身管内膛窥视与测径系统集成了内径测量和内壁庛病图像实时检测两种功能,并可预测火炮身管剩余寿命,测量数据以动态曲线的形式直观显示。该系统具有组建方便、操作简单、精度高、现场测量等一系列优点。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总体构成与测量原理。其核心部件包括一套单片机采集控制仪、一套能实现传感器与火炮身管定位的机械装置、一台装有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的计算机。测量时单片机采集传感器输出电压并实现A/D转换、数据存储和显示或直接以串行通信的方式传送给上位机(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同时火炮身管内膛的图像实时显示在上位机监视屏上
二、机械装置设计。机械装置精度是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设计主要完成了测径传感器的定位以及图像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节。每种型号火炮匹配一种口径适配环,从而实现了一套机械装置可以兼容测量多种口径火炮的要求。
三、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了各功能部分的接口电路,并制作了PCB印制电路板,在此基础上编写单片机控制程序进行调试,实现了传感器输出模拟电压的数字化采集、显示,与上位机(PC)的串行通信以及参数设置功能。
四、上位机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开发。由VB与ACCESS数据库相结合初步开发了上位机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实现了炮膛数据的读取、处理及曲线动态显示、火炮身管剩余寿命预测、内膛烧蚀状况图像的获取等基本功能。
五、系统测径误差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该系统测径精度的因素,经分析估计该系统直径测量误差理论上小于0.01mm。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测径要求。
|
|
|
|
1 |
C.Cowley
,刘树模;回火脆对大口径火炮身管锻件毛坯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6年08期 |
2 |
窦培明,胡双启,潘玉田;国外新型轻质复合材料在火炮上的应用与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05年05期 |
3 |
杨顺民;宋文爱;杨录;;小口径火炮身管超声检测技术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1期 |
4 |
刘定胜;;20mm火炮身管烧蚀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03期 |
5 |
宁静,付攀,高品贤;火炮身管内膛表面数字检测仪器研制[J];中国测试技术;2004年02期 |
6 |
卜杰;;360°射界的环射牵引式火炮[J];现代军事;2004年04期 |
7 |
葛胜利;蒋瑞松;潘玉田;;火炮身管的热影响及其热控制措施[J];机械管理开发;2006年01期 |
8 |
李宝峰;刘协权;倪新华;;双剪强度理论在火炮身管强度计算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3期 |
9 |
严德斌;胡朝根;陈红军;;基于激光陀螺捷联惯导技术的火炮身管指向系统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9期 |
10 |
刘焕章,张伟丰,袁兴萍;火炮身管性能等级的模糊评判方法[J];兵工学报;2004年05期 |
11 |
王婉;曾朝阳;赵然;;基于光栅的火炮身管内径测量系统[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04期 |
12 |
严德斌;陈红军;;火炮身管内径检测系统误差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8期 |
13 |
侯新忠,王国辉,杨明华,王威;火炮身管直线度检测数学模型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3年S1期 |
14 |
李向荣;李国栋;王国辉;侯新忠;;火炮身管直线度检测系统总体设计[J];测试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
15 |
王国辉;郑戈毅;黄海亮;;身管内膛检测系统设计及实现[J];测试技术学报;2010年05期 |
16 |
张勇;潘玉田;;薄壁身管强度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2期 |
17 |
武健;潘玉田;;火炮身管疲劳寿命浅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9年01期 |
18 |
王国辉;郑戈毅;李向荣;;图像配准算法在炮管内膛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导报;2008年08期 |
19 |
李亚东;郑坚;贾长治;卢海星;;基于有限元仿真的火炮身管外表面缺陷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22期 |
20 |
侯健;韩肓礼;;火炮身管强度设计理论和安全系数的研究[J];弹道学报;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