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以期通过此次试验研究,为具有同类高风险因素的孕妇的临床咨询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产前诊断中心收治的进行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检查的孕妇1871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孕周为19-28周、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孕妇实施羊膜腔穿刺术、胎儿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1纳入标准孕妇具有明确的产前诊断指征,包括(1)孕妇高龄(预产年龄≥34.5周岁)(2)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胎儿结构异常(3)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异常软指标异常(4)孕中期血清学筛查染色体异常高风险(5)孕妇外周血高通量基因测序(NIPT)阳性(6)不良孕产史,包括两次及以上胚胎停育、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生育过结构异常儿。2排除标准排除无指征现象,但孕妇自主要求穿刺者。3研究方法依据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种类和数目不同,将其分为单项组:高龄组、结构异常组、软指标异常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不良孕产史组以及NIPT阳性组、双项组、三项组。经羊膜腔穿刺术胎儿染色体分析后,确定胎儿染色体异常类型,对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进行统计描述,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1871例行羊膜腔穿刺术的孕妇中,共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146例,检出率为7.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18例,检出率为6.3%,占染色体异常80.82%;染色体结构异常28例,检出率1.5%,占染色体异常19.18%。2染色体数目异常118例中,包括21-三体64例,18-三体15例,嵌合体15例,45X10例,47XYY6例,13-三体4例,47XYY2例,48XXYY1例,占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百分比分别为54.24%、12.71%、11.02%、8.47%、5.08%、3.39%、1.69%、0.85%,占染色体异常的百分比分别为43.54%、10.20%、8.84%、6.80%、4.08%、2.73%、1.36%、0.68%。染色体结构异常28例中,包括染色体缺失8例、染色体易位8例,染色体倒位7例、染色体复加5例,占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百分比分别为27.59%、27.59%、25.0%、17.23%,占染色体异常的百分比分别为5.44%、5.44%、8.84%、4.79%、3.40%。3单项组有1739例,其中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599例、高龄组473例、软指标异常组241例、结构异常组198例、不良孕产史组173例、NIPT阳性组5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1例、23例、9例、19例、7例、41例,检出率分别是3.50%、4.86%、3.73%、9.60%、4.04%、74.55%。孕妇NIPT阳性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均高于其它组,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构异常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高龄组、软指标异常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及不良孕产史组,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项产前诊断指征中,超声检查出心脏结构异常42例,检出染色体异常9例,异常率21.43%。超声检查胎儿NT/NF增厚41例,检出染色体异常4例,包括45,XO2例,18-三体1例,21-三体1例,异常率9.75%。在超声检查胎儿结构异常及软指标异常中占首位,胎儿心脏异常及NT/NF增厚发生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4两项组有131例,其中83例两项指征孕妇检出染色体异常25例,检出率19.09%。其中高龄合并软指标异常组24例、软指标异常合并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18例,高龄合并NIPT阳性组14例、高龄合并结构异常组13例、结构异常合并不良孕产史组9例、结构异常NIPT阳性组3例、软指标异常合并NIPT阳性组2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例、1例、12例、3例、2例、3例、2例,检出率分别为8.34%、5.56%、85.71%、23.07%、22.22%、100%、100%。孕妇NIPT阳性合并其它产前诊断指征组染色体检出率均高于其它两项指征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构异常合并不良孕产史组染色体异常率高于高龄合并软指标异常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三项组孕妇1例,为高龄合并结构异常合并NIPT阳性,检出染色体异常,检出率100%。6单项组孕妇1739例,检出染色体异常120例,检出率6.90%,包括数目异常93例,检出率5.34%,结构异常27例,检出率1.55%两项组孕妇131例,检出染色体异常25例,检出率19.08%,包括数目异常24例,检出率18.32%,结构异常1例,检出率0.76%三项组孕妇1例,检出染色体异常且为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率100%。单项组、两项组、三项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妇具有产前诊断指征越多,染色体异常风险越高。7孕妇外周血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阳性患者55例,染色体异常41例,检出率74.55%。结论:1在此次实验研究中,具有单项产前诊断指征组,各组均诊断出染色体异常,其中NIPT阳性组检出率最高。2孕妇高龄是发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高危因素。3孕妇具有多项产前诊断指征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优于单项产前诊断指征,因此临床应重视具有多项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多种检查手段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染色体异常儿的检出。4超声检查做为无创伤检查方法在染色体异常检出中发挥重要作用。5孕妇发生染色体异常是小概率事件,但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因此应重视临床筛查工作。
|
|
|
|
1 |
张爱东,王磊光,曹文辉,孟金萍,吴爱华;染色体异常t(17;18)、t(8;11)致流产世界首报二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年01期 |
2 |
Celep F.;Karagêzel A.;zeren M.;Bozkaya H.;朱晓明;;生殖失败患者染色体异常频率[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10期 |
3 |
李增秀;王广忠;李增华;庞厚雯;;利用计算机系统分析诊断染色体异常[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年04期 |
4 |
高锦声;梅秀兰;;儿童主要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医学遗传学分册;1978年01期 |
5 |
胡铁军;;吸烟引起染色体异常[J];国外医学情报;1982年13期 |
6 |
高岛良弘;岳治权;;有关家牛染色体异常的最新研究(1)[J];中国黄牛;1987年02期 |
7 |
刘俊范,俞明,郭美莲,侯玲玉;115例染色体异常分析[J];优生与遗传;1990年01期 |
8 |
杨玲,刘琳,张铀;相同染色体异常的同胞姐弟共患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二例[J];中华内科杂志;1999年12期 |
9 |
郑淑芳,李拥军;母子染色体异常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年06期 |
10 |
谷孝华;一家系四人两种染色体异常[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1年02期 |
11 |
骆建云,姚珍薇;两代不同表型t(1;6)染色体异常2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年06期 |
12 |
孙丽华,许飞,周萍;受精障碍夫妻双方染色体异常一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年01期 |
13 |
韩彦龙,张靖华,卜晓波;一家三例染色体异常[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年06期 |
14 |
蔡莹,王京华,李福德,金茜,王孟学;染色体异常伴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02期 |
15 |
石化金,张月;染色体异常三个家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03期 |
16 |
楼丽君,沈国松,卢宝庭;六例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孕育史的关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05期 |
17 |
刘珍,梁品容;101例胎婴儿染色体异常与父母职业、年龄和遗传因素关系的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5年04期 |
18 |
张碧,杨宗芬;两代不同表型t(6;17)染色体异常二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9期 |
19 |
路丽影,高广林,武惠敏,王希勤;夫妇染色体异常一家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年05期 |
20 |
巫新春;曹云霞;叶四云;;染色体异常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