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研究
【摘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生态系统健康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流域作为相对完整的生态学基本单元,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健康评估研究越来越得到生态学专家和一些学者的关注。同时,RS和GIS技术的发展也为流域生态健康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采用RS和GIS技术进行流域单元的生态健康评估研究成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重要方向和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核心。
本文以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和流域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辅助数据,首先进行了研究区范围的界定以及子流域的划分,根据流域生态系统构成和流域范围内陆域污染源-岸边带传输-水域汇集的生态过程,将流域划分为陆域、岸边带和水域三部分,依据生态特征的差异分别选取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陆域根据土地因子、生物因子和污染胁迫特征选取指标体系,岸边带指标选取主要是参考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水域指标的选取则关注水质和水域生境特征状况。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最后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流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估,揭示了洞庭湖区及其各子流域生态健康的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显示,洞庭湖区各子流域的综合健康指数分值位于3-8之间,健康状况多属于良好或一般。位于中心的大通湖和东南部的湘江子流域健康状况较差,综合健康指数分值为3.98和4.43,健康等级属于较差和一般水平,需要加强退田还湖的力度、岸边带的植被恢复治理以及水质的监测与污染控制。生态健康状况较好的是南洞庭湖和新墙河子流域,生态健康指数分值为7.32和7.43,属于良好的健康水平,河流水体污染和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该研究表明,利用RS和GIS技术,通过陆域-岸边带-水域的划分来分别选取评估指标,开展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是可行的,其评估结果充分显示了流域生态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当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相关研究提供了探讨参考。
|
|
|
|
1 |
陆凡,李自珍;沙坡头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0期 |
2 |
曾德慧,姜凤岐,范志平,杜晓军;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6期 |
3 |
孔红梅,赵景柱,马克明,张 萍,姬兰柱,邓红兵,陆兆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4期 |
4 |
高彦华,汪宏清,刘琪璟;生态恢复评价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3年03期 |
5 |
姬兰柱,刘足根,郝占庆,王庆礼,王淼;松果采摘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2年03期 |
6 |
李文龙,王刚,李自珍;人工固沙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模糊综合评价及实例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
7 |
陈高,代力民,姬兰柱,邓红兵,郝占庆,王庆礼;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Ⅰ.模式、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0期 |
8 |
吴刚,韩青海,蓝盛芳;生态系统健康学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土壤与环境;1999年01期 |
9 |
苗红;黄鲁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1期 |
10 |
白音达来;;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1 |
杨肖娥;;绿色技术与生态系统健康[J];国际学术动态;2008年05期 |
12 |
袁兴中,叶林奇;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群落学指标[J];环境导报;2001年01期 |
13 |
章家恩,骆世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及其评价指标[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8期 |
14 |
钦佩;;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热点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
15 |
袁兴中,刘红,陆健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概念构架与指标选择[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4期 |
16 |
张宏锋,李卫红,陈亚鹏;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法与进展[J];干旱区研究;2003年04期 |
17 |
陈亮;王绪高;;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几个关键问题[J];生态学杂志;2008年05期 |
18 |
王琪;陈贞;;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区域管理[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8期 |
19 |
欧阳华;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合理发展山地住宅[J];今日国土;2004年04期 |
20 |
牛文涛;刘玉新;林荣澄;;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海洋学研究;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