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革蜱种群生态及希伯来花蜱卵蜡层抑菌分子研究
【摘要】:本研究利用野外可控及模拟实验调查了河北省自然条件下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在蜱类分布的自然生境中建立可控样方,自然光照和气候条件下,森林革蜱D. silvarum幼蜱、若蜱和成蜱在兔体吸血,非寄生阶段在可控样方内自由生活,记录其各发育阶段生活史参数并观察找寻宿主行为及季节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雌蜱具有行为滞育,且其产卵时间及卵的孵化都具有一致性,从而使自然条件森林革蜱D. silvarum主要活跃在2月下旬至9月上旬。森林革蜱D. silvarum雌蜱可在3月、4月和5月饱血,不同月份饱血的雌蜱其产卵前期和卵的孵化期差异极大,进而使其生活史周期也存在较大差异。自然条件下幼蜱(18天)和若蜱(29天)的发育历期与实验室条件下无明显差异。雌蜱饱血体重与产卵量相关(r = 0.76, p 0.001),其在3月、4月和5月的生殖效率指数分别为5.7、7.1和6.2。自然条件下,森林革蜱D. silvarum雌蜱产卵方式与实验室条件下有很大不同。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自然条件下寄生期及非寄生期森林革蜱D. silvarum的季节发生数量及动态。结果表明,森林革蜱D. silvarum主要在灌丛滋生,一年仅能完成一个世代,其生活史各阶段季节发生具有连续性,仅幼蜱和若蜱的活动存在部分交叉。成蜱主要活跃在2月下旬到5月下旬,高峰出现在4月中旬;幼蜱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活动,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若蜱主要分布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高峰在8月中旬。森林革蜱D. silvarum成蜱和若蜱主要侵袭羊体耳部,幼蜱不能在羊体寄生。10月后,在羊体发现部分越冬雄蜱寄生,但拖旗法未能捕获自由生活成蜱。
测定了希伯来花蜱Amblyomma hebraeum卵及卵蜡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谱,结果表明,希伯来花蜱A. hebraeum卵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生长,卵蜡层有机相和水相提取物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有机相提取物中主要为胆固醇酯以及碳链长度为13到26的脂肪酸。脂类分馏和气相色谱/质谱结果进一步表明,有机相提取物中,不饱和脂肪酸C16:1和C18:2存在抑菌活性。水相提取物与有机相提取物的组成存在差别,且水相提取物具有极强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蛋白酶稳定性。核磁共振分析测定了36种代谢物,结果表明,其均不具有抑菌活性,因此,水相提取物中发挥抑菌活性的物质还需进一步分离纯化。
|
|
|
|
1 |
杨芷云,王宗仪,金东航;森林革蜱寄生于刺猬体表报道[J];中国兽医科技;1995年01期 |
2 |
田庆云;森林革蜱季节消长研究[J];动物学报;1987年01期 |
3 |
姚文炳,陈国定;森林革蜱吸血后的体重与产卵关系[J];昆虫学报;1981年04期 |
4 |
李健,石振华,刘敬泽;森林革蜱雌蜱唾液腺的结构与变化(英文)[J];Entomologia Sinica;2001年03期 |
5 |
巴音查汗,徐显曾;森林革蜱与草原革蜱的超微形态学比较[J];中国兽医科技;2001年06期 |
6 |
刘增加,王大虎,张晓鹏,罗远琼,石淑珍,粟多寿,孙朝霞;甘肃祁连山北麓莱姆病伯氏螺旋体的调查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2年11期 |
7 |
孙毅,许荣满,郭天宇,张泮河,曹务春;森林革蜱、草原革蜱感染和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J];昆虫学报;2002年05期 |
8 |
刘国栋,全理华;森林革蜱感染北亚热立克次体的免疫荧光检测[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7年06期 |
9 |
赵辉元,孙维东,张颖华;森林革蜱的生物学研究[J];动物学杂志;1983年06期 |
10 |
姚文炳,陈国定;森林革蜱生活史与温、湿度的关系[J];昆虫学报;1981年02期 |
11 |
刘占牛;;斯氏线虫S.carpocapsae BJ对森林革蜱产卵量及其侵入部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
12 |
周洪福,诸葛洪祥,孟阳春,田庆云;森林革蜱染色体的C-带和核型初析[J];畜牧兽医学报;1986年02期 |
13 |
卢旺银,李跃增,宋建国,孟凡实;甘肃省陇东南地区马类家畜驽巴贝斯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1997年06期 |
14 |
刘占牛;;斯氏线虫S.carpocapsae BJ对森林革蜱饱血雌蜱产卵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
15 |
李作民,郝有奎,于喜桥,阎红军,丁彦同;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的孵育及其对羊泰勒焦虫的传播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07期 |
16 |
刘光远,连灿,韩根凤,王招娣,王梅英,何虎成,白启;甘肃省宁县两种羊巴贝斯虫的传递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1997年10期 |
17 |
姜在阶;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幼虫的形态学研究[J];昆虫学报;1985年01期 |
18 |
常崇艳,姜在阶,张之同;硬蜱哈氏器嗅觉功能的研究[J];昆虫学报;1989年04期 |
19 |
王光雷,努尔,努尔巴哈提,齐传斌,谢建新,曹广初,贾纳提;化药防治羊硬蜱病试验[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0年03期 |
20 |
华满堂,金兆清,宫占威,王志亭,何成;哈巴河铁热克提林牧区常见蜱类携带伯氏疏螺旋体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