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精编法学辞典》犯罪类名词释义研究

富全利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法制建设不断发展,我国法律专科词典编纂事业越来越繁荣,同时对法律专科词典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以《精编法学辞典》为研究范本,以罪犯名称、罪名和刑罚名称这三类名词为研究对象,在词义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精编法学辞典》的释义进行归纳、分析和评价,并总结出该词典的释义规律,通过分析和评价达到改善词典释义的目的。 本文以语义场理论为基本依据,以义素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根据“犯罪主体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而予以相应的惩罚”这一逻辑关系,划分出罪犯名称语义场、罪名语义场和刑罚名称语义场,并依据刑法确定出每个语义场中包含的名词个数。在定量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对每一语义场各词词义进行义素分析,并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将语义场中一个词区别于其他词的主要特征展示出来,二维表格中词的位置将体现出这个词在整个语义场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然后,同样以语义场为单位,整理出《精编法学辞典》中收录的词,对它们的释义进行描述,并总结其释义规律。词义分析是进行释义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二者相互参照和验证是我们理解法律专科辞典释义、总结词典释义规律,改善词典释义的关键。因此,我们认为在词义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精编法学辞典》的释义进行评价更具客观性。 通过词义分析与释义分析对比,本文认为法律专科词典的释义不仅受词典性质的制约,更受法律词词义系统的制约。因此,对法律专科词典而言,高质量的释义不仅要尽量接近客观词义,还要用线性的释义语言更好地体现出词义的系统性。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一章为罪犯语义场分析;第二章为罪名语义场分析;第三章为刑罚名称语义场分析;第四章为《精编法学辞典》与《现汉》(第五版)释义的对比;第五部分为结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念胜;;犯罪故意成立:违法性认识还是社会危害性认识[J];政法学刊;2008年05期
2 贾宇;怯帅卫;;论法定犯罪目的的实质——兼论犯罪目的与犯罪故意的关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蔡淮涛;;犯罪故意与刑事法推定的结合考量[J];人民论坛;2011年05期
4 李兵;刘东;姜传伟;;共同犯罪若干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5 魏在军;;论持有型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及认定[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刘术永;;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张玉良;法律认识错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张璐;;浅析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界限[J];法制与社会;2008年30期
9 刘东;姜传伟;李兵;;共谋共同正犯行为的处罚[J];法制与社会;2010年29期
10 梁惠民;;论盗窃罪的构成[J];法制与社会;2010年35期
11 贾宇;论犯罪故意中的事实认识[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03期
12 叶伟民,徐林;论行为犯之犯罪故意[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3 张文勇;;我国古代刑法中的犯罪故意概念剖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4 张文勇;;我国古代刑法中的犯罪故意概念剖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5 王雨田;;英国刑法犯罪故意的判例及现状解析[J];刑法论丛;2007年01期
16 胡春妮;;违法性认识与犯罪故意[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7 陈璇;;论防卫过当与犯罪故意的兼容——兼从比较法的角度重构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J];法学;2011年01期
18 冯昆山;;浅谈犯罪故意中的底线认识[J];法制与社会;2011年09期
19 刘瑞瑞;;不作为共同正犯的共同性探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5期
20 贾宇;论犯罪故意中的犯罪意志[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国杰;;刑事审判怎么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王清义;;侵犯专利权构成犯罪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宝义;;女性犯罪的主体“个性”及其分析──以天津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鲍蓝天;;探析复合罪过形式[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5 孙云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之粗探——从江苏盐城2·20水污染案入手[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兰晓鹏;姚玮;;防卫过当罪过形式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7 贺恒扬;刘路阳;;加强检察监督实现刑事和解的价值回归[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付其运;刑法的伦理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怯帅卫;定罪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张维;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晓强;集资型犯罪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路红青;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武汉大学;2010年
8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志国;论刑法的规范评价[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张波;罪过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静;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印皓洁;刑法中的犯罪人格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马树勇;雇佣犯罪司法难点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钟思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李威;违法性认识与犯罪故意成立关系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武文鹿;醉酒驾驶犯罪疑难问题研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富全利;《精编法学辞典》犯罪类名词释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闫锋;犯罪故意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刘建国;惩治与预防偷越国(边)境犯罪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秦鹏;违法性认识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 刘静坤 湖南省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建军;同时犯罪与共同犯罪的辨析与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检察院 柴军刘刚;用科学的度量方法推定贪污罪犯罪故意[N];检察日报;2008年
3 杨玉民;挪用人、使用人之外的第三人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N];检察日报;2005年
4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 钱东君 禇玉兰 李晓杰;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故意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陈东升王纯 珍珍;控方引用“概括性的犯罪故意”概念[N];法制日报;2007年
6 贾学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博士;盗窃科研用葡萄是否构成盗窃罪[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狄蕾;吕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N];江苏经济报;2006年
8 夏奕;“附条件”犯罪定性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张达伟;预备抢劫改行盗窃该行为如何定罪[N];检察日报;2005年
10 李友军;介绍嫖娼是否可定介绍卖淫罪[N];人民法院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