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羞怯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摘要】:羞怯是人际情境下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不同区域与不同年龄段的个体都会受到羞怯的影响。特定情境下适当程度的羞怯,可以视为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是如果羞怯程度过高或者泛化,个体的生活、学习,以至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过度羞怯的个体往往存在幸福感较低,过度焦虑,害怕被拒绝,社交恐惧等问题,而一些比较严重的个体甚至患上了社交恐惧症(SAD)。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同一性确立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他们主要通过与社会互动来增加对自我的了解,但是羞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这种互动,它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成长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羞怯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学校适应问题,比如他们不能与老师和同学更好的相处等。目前国内对大学生羞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但缺乏适用于中国人的羞怯问卷,而且针对大学生羞怯的针对性团辅干预研究比较笼统。Zimbardo(1972)曾提出羞怯虽然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但它是可以缓解的。研究者在总结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方案,探讨有效的干预大学生羞怯水平的方法。本研究分两个部分:第一对大学生羞怯和学校适应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研究大学生羞怯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第二设计针对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干预来降低大学生羞怯水平,进而提高其学校适应能力。研究一选取了某师范大学的57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有效被试513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二采用实验组(20人)、安慰剂组(20人)、对照组(20人)对比实验设计。研究者在某师范大学新生中随机选取某学院的三个平行班,在征得了学校领导以及该学院辅导员的同意后,确定将选取的三个班同学作为本次研究的被试。通过抽签的形式,最终确定A班为实验组,B班为安慰剂组,C班为控制组。本研究主要是对实验组和安慰剂组施加干预,每组各8次。实验组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针对羞怯,安慰剂组施加非针对性的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干预结束后,分别对3组前后测数据以及3组之间的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一表明:大学生的羞怯受到城乡来源、年级、专业、是否为学生干部因素的显著影响。学校适应受到城乡来源、是否为学生干部、专业、年级因素的显著影响;大学生羞怯及其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且羞怯的各个维度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二表明: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地降低大学生羞怯水平,相应地提高其学校适应水平。
|
|
|
|
1 |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