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直隶荒政
【摘要】:晚清时期直隶地区,灾害频发,饥荒常有。灾害发生后,荒政的状况如何,对灾荒的赈济实效至关重要。清前期时,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安置灾民,尽快恢复生产,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从道光朝开始,清代的荒政制度逐渐衰落,清朝政府日益腐败,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使得政府救济灾民的能力大大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救灾依赖于地方官员自筹的经费和物资。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在救灾方面的能力以及他所采取的措施,在荒政实施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期,直隶荒政的实施情况予以大概考察。文章主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直隶地区灾荒发生的原因。其中既有自然的原因,受到气候、地形、地质的影响;又有社会的因素,苛政、腐败、战争等人为因素也可能引发或加重灾荒。
第二部分,阐述晚清时期清政府救灾能力的下降。国力衰弱使得中央政府的财政匮乏,从而导致救灾的经费不足,各地的仓储亏空严重,原有的荒政制度已经无法正常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部分,论述李鸿章对直隶河务的治理。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针对直隶水系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治理全省河务的蓝图,并采取了多种方法、措施,兴办了一系列的河务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直隶的水旱灾患。
第四部分,考察李鸿章在直隶的赈灾情况。李鸿章利用各种赈灾措施进行赈灾,以保持直隶地区社会的整体稳定。并通过争取中央援助等方式筹措赈灾粮款,体现了李鸿章在荒政实施过程中的个人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