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场中的隧穿电离和高次谐波产生
【摘要】:强场物理中,非线性现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强场中的非线性现象会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自然界中的非线性,也可利用我们已有的非线性知识更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强场下粒子运动的本质特征。最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利用自然界中的规律为我们人类的发展所服务。
这篇文章将分为几个章节,首先对强场物理做一个综述性的介绍,然后着重讨论强场中的两个重要的非线性现象:ADK隧穿电离和对称双原子分子的高次凿波产生。我们利用ADK隧穿电离理论提出了一种可以间接的测定激光场强度的方法,这对实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伴随着激光的不断发展,实验上测定激光器的最大场强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用直接的方法已经不可能。但ADK公式准确地反映了电离率随着场强的非线性变化,而电离率实验上较容易测得,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实验上测得的电离率,反过来估计试验所采用的场强,从而间接分析激光脉冲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强度。因此我们的方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实验表明,强激光和气体相互作用可以产生高次谐波。在理论上,人们用各种模型试图解释高次谐波的产生。理论大体上可分为两种:1)激光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高次谐波;2)激光和原子相互作用产生的高次谐波。我们主要通过解薛定锷方程研究激光和原子相互作用,由原子的非线性响应产生高次谐波。对称双原子分子由于电荷共振,理论上比原子有更的谐波产生率。所以研究对称的双原子分子的谐波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高次谐波产生在激光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
|
|
|
|
1 |
朱勤;;较强驻波场的反常色散效应[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1991年Z1期 |
2 |
陆靖,范康年,Lee Sooying;强激光场中脉冲激发的连续拉曼光谱理论[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3 |
尔延徽;毛昌辉;杨志民;杜军;;应力对1J79软磁合金强场磁导率的影响[J];稀有金属;2007年06期 |
4 |
李长江;强场与二能级系统的相互作用方程及其解析解[J];光学学报;1983年09期 |
5 |
王红艳,唐永建,王朝阳,朱正和;强场对Au_4团簇性质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
6 |
张洪英;陈德应;鲁振中;樊荣伟;夏元钦;;Ba-Sr系统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的数值计算[J];物理学报;2008年12期 |
7 |
冯健,宋同强,肖成章;多光子电离的强场效应(Ⅰ)──强激光诱导自电离[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
8 |
孙景文;在强场中产生相干高次谐波的真空紫外~软X射线源的进展评述[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年S6期 |
9 |
王成;苗向阳;;飞秒激光强场条件下碘化钠分子解离过程的理论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0 |
李晓峰,王兵兵;强场激光物理的进展———1996年全国强场物理研讨会简讯[J];物理;1997年01期 |
11 |
范品忠;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稳定性[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8期 |
12 |
唐晓萍,高丽蓉,王永林,王操,王素凡,孔繁敖;甲醇在飞秒强激光场中的解离[J];科学通报;2002年13期 |
13 |
于伟威;;一维氦原子在强激光场下电离的经典理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2期 |
14 |
王嘉珉,刘炳模,顾思洪,戴作跃,龚顺生;强电场中铯原子双光子光电离光谱研究[J];中国激光;1996年05期 |
15 |
吴承埙,丁培柱,陈植;一个强场模型的哈密顿形式[J];计算物理;1996年04期 |
16 |
辛国国;叶地发;赵清;刘杰;;原子非序列双电离的多次返回碰撞电离机理分析[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
17 |
宋铭钊;史瓦度规的强场修正[J];中国激光;1989年11期 |
18 |
李银安;强场托卡马克Alcator C取得重大进展[J];物理;1984年07期 |
19 |
聂义友,刘三秋,申世华,陶向阳,付传鸿;强场作用下二能级原子双光子过程中原子的压缩效应[J];光子学报;1999年12期 |
20 |
聂义友;强场作用下二能级原子双光子过程中辐射场的压缩效应[J];光子学报;1998年07期 |
|
|
|
|
|
1 |
朱瑜哲;;“2002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总结[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2 |
朱颀人;杨玉军;周忠源;;强场方程的二阶对称分拆算符解法[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
3 |
杨玉军;陈高;陈基根;曾思良;朱颀人;;强场方程解的边界完备动力学[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4 |
张杰;李玉同;盛政明;陈正林;腾浩;陈黎明;董全力;梁天骄;赵理珍;魏志义;;物理所强场物理研究新进展(英文)[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5 |
柳建新;刘春明;;强场源瞬变电磁系统的研制与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6 |
郑小平;;强场中弱作用过程及其天体物理意义[A];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7 |
嵇艳鞠;林君;王忠;王静;于生宝;;强场源TEM系统在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勘探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8 |
曾思良;邹士阳;王建国;颜君;;数值求解三维含时Schrdinger方程及其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9 |
;2002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参加成员名单[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10 |
邵茂军;;创新人才机制为人才强场人才兴场提供智力保障[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