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红柳沙包沙物质粒度特征及其环境信息记录
【摘要】:
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北有库鲁克塔格山、东北有克孜勒塔格山和依格孜塔格山,东与甘肃临界白山毗邻,南为阿尔金山,西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东部阿奇克谷地与疏勒河和河西走廊相连。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各大河流的归宿地,它的环境演变是整个塔里木盆地和周边山地环境演变的缩影。本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少雨,发育着一种适合干旱区的生物地貌类型——红柳沙包。研究发现,红柳沙包具有清晰的“年层”构造,他和树木年轮一样,具有很强的计年和储存环境信息的功能,可以用来探讨和恢复数百年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从实地勘测和卫星图片判断,罗布泊地区的红柳沙包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孔雀河、米兰河等三角洲地带。
本文以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风沙地貌学的方法,在野外考察和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的粒度实验等测试分析手段,初步获得了罗布泊地区粒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基本结论如下:(1)所有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沉积纹层沙物质的机械组成均以细沙粒为主,粉砂、粘土次之,极少含粗砂。三个红柳沙包沙物质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20Ф、2.76Ф、3.40Ф。沙包沙层的粒级组成、粒度特征参数、粒级分布曲线以及粒度累计概率曲线等对环境指示意义都较为明确。(2)通过对罗布泊地区不同地段红柳沙包粒度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研究不同时期风力强度和物源的变化,从而获得近百年来发生在罗布泊地区的环境变化信息。(3)通过对红柳沙包、沙漠沙丘、海岸带沙丘粒度的对比分析,可以反应出红柳沙包在表征风沙地貌过程、区域环境演变、土地覆盖变化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从而为相关地区环境变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4)沙层厚度与下垫面沙源丰富度有关。红柳沙包周围沙源越丰富,每年累积的沙层厚度越高,结合相关气象资料表明,罗布泊地区百余年来的气候由较干旱向较湿润方向发展。(5)红柳沙包不同部位的沙物质粒径大小呈有规律地变化,即迎风坡坡脚和坡中的粒度粗于背风坡坡脚和坡中,坡顶沉积物粒径最小;红柳沙包不同部位的粒度组成,同样与其周围的风况条件、物质来源有很大关系。红柳沙包顶部植物能增加沙堆表面的粗糙度,对气流阻滞消能,从而使红柳沙包在不同部位呈现出相应的粒度特征。
|
|
|
|
1 |
赵元杰;夏训诚;王富葆;曹琼英;高伟明;魏立涛;;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纹层沙粒度特征与环境指示意义[J];干旱区地理;2007年06期 |
2 |
赵文宇,庞奖励,黄春长;泾河中游ETC全新世剖面木炭屑记录的环境信息解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3 |
何元庆;姚檀栋;张晓君;陈拓;杨梅学;孙维贞;李凤霞;;典型季风温冰川区大气-冰川-融水径流系统内环境信息的现代变化过程[J];中国科学D辑;2001年S1期 |
4 |
王谋,李勇,张玉修,李亚林,黄润秋;青藏高原腹地现代植物δ~(13)C空间分异反映的环境信息[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
5 |
傅晓莉;吴二刚;;环境信息内涵扩展及其供给模式转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
6 |
陆燕琴;《微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研究》将于8月份出版发行[J];遥感学报;1990年03期 |
7 |
潘书宏;;试论我国政府环境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的构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5期 |
8 |
和栋材;;基于ArcIMS的环境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4期 |
9 |
郭进义;云贵高原湖泊现代沉积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信息的辩识与提取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1998年04期 |
10 |
凌智永;李志忠;王少朴;曹相东;;伊犁可克达拉剖面有机碳、碳酸钙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
11 |
赵元杰;李雪峰;夏训诚;王晓毅;;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有机质碳氮含量与气候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
12 |
夏训诚;曹琼英;王富葆;雷加强;赵元杰;;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年层的研究意义[J];干旱区地理;2005年05期 |
13 |
钱亦兵,周兴佳,吴兆宁;准噶尔盆地沙物质粒度特征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0年02期 |
14 |
王曦;论现行法律关于水资源环境信息管理体系的规定[J];现代法学;2003年04期 |
15 |
赵元杰,周兴佳;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沙物质特征及环境意义[J];干旱区研究;1999年03期 |
16 |
钱亦兵,吴兆宁,金井丰,寺岛滋,奥村晃史,松久幸敬;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物质成分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4年04期 |
17 |
钱亦兵,张希明,李晓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沙物质粒度特征[J];中国沙漠;1995年02期 |
18 |
李永良,翟秋敏,李容全;安古里淖沉积纹层的扫描电镜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1年04期 |
19 |
王训明,陈广庭;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半隐蔽式沙障区与流沙区沙物质粒度变化[J];中国沙漠;1996年02期 |
20 |
王桥,魏斌;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1999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