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研究
【摘要】:
国家安全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国际政治概念。它是指国家不受到威胁和侵害,能够保持正常的存在和运行态势,是国家生存与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世界上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谋划、思想和观念。国家安全观就是指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理解和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行为体,是系统化、提炼化、概括化、理论化的国家安全理论。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则是指毛泽东在建立国家、保卫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以捍卫和保障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福祉等为核心目标的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体系。
“每当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凡是在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物,总是把国家安全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①。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为缔造共和国、捍卫共和国和发展共和国,做出了别人无法比拟的杰出贡献。毛泽东不愧为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国家和民族的捍卫者之一,他以其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在极其复杂、恶劣、严峻的国内外斗争形势下,很好地捍卫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在维护新中国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形成了科学的、博大的、深远的、实用的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应当说,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作,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是毛泽东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任何一种科学的深厚的有重大影响的理论成果,都不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都有其产生的历史和思想渊源,都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曲折的形成过程。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是在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实践成果和理论结晶,它的形成既有广阔的国际背景,也有深远的国内和历史背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和两大阵营的对抗是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国际背景,百年来中华民族为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国内背景。毛泽东国家安全观还有其特定的思想理论渊源,它的形成受到了优秀灿烂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比较先进的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更受到了科学深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是在漫长的、曲折的、伟大的、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中逐步萌芽和发展而成的。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极其丰富的理论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本文着重从毛泽东的国家政治安全观、国家军事安全观、国家经济安全观、国家文化安全观四个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
毛泽东国家政治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保国家政权稳固与安全运行的理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广大人民掌握与行使国家权力的理论;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确保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的理论;实行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国家机器健康与高效运转的理论等。毛泽东国家政治安全观的主要实践途径是:通过加强专制控制与教育改造,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通过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通过加强党风与廉政建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等。
毛泽东国家军事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国家军事安全思想;坚持与大国结盟的国家军事安全策略;坚持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国家军事安全战略;坚持实战、备战和威慑相结合的国家军事安全模式;坚持人民和军队共筑国防的国家军事安全理念等。毛泽东国家军事安全观的主要实践途径是:通过开展反侵略战争,维护国家军事安全;通过实施积极防御战略,维护国家军事安全;通过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军事安全等。
毛泽东国家经济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以公有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思想;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使国民经济遵循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思想等。毛泽东国家经济安全观的主要实践途径是:通过学习和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国家经济安全;通过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国家经济安全;通过计划生产和商品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国家经济安全;通过开展技术革命和发展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等。
毛泽东国家文化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树立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核心指导地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理念;关于用强制和讨论批评相结合的方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理念;关于确立人民大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理念;关于制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理念等。毛泽东国家文化安全观的主要实践途径是: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通过用群众运动改造思想的方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通过开展反“和平演变”和防封建腐朽思想侵蚀的活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具有鲜明的历史个性和时代特色。体现了积极防御与主动反击相得益彰;物质防范和精神防范有机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辩证统一;国内安全和国际责任统筹互动等基本特征。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杰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奠定了中国国家安全理论与思想的基石;丰富了世界国家安全理论体系;成功指导了中国国家安全的伟大实践;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也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和错误。其国家安全观也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①。因此说,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具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是科学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理论。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毛泽东的逝世而停滞不前。在毛泽东逝世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先后根据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赋予了毛泽东国家安全观以新的理论内容和思想内涵,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国家安全观,为维护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的国家安全观,却永远地留给了我们,留给了中国人民,留给了世界人民。毛泽东国家安全观不仅成功地指导了新中国成立后波澜壮阔的维护国家安全的伟大实践,而且对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形势下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实践活动,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启示之一,必须坚持物质防范与精神防范有机结合,把加强国家文化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启示之二,必须立足于现代化高科技战争的需要,大力发展世界先进的尖端武器;启示之三,必须着眼长期战略,狠抓国家安全基本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启示之四,必须运用积极防御的安全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维护国家安全之路。
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化的今天,我们研究、学习、探索毛泽东的国家安全观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