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流域古堡建筑装饰艺术探究
【摘要】: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统计,山西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最多的省份,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美誉。其中沁河流域“古堡”式建筑群,以其功能独特、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地域特色鲜明的特点,在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乃至全国民居建筑中实属少见。这些古堡建筑群从村镇选址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各方面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与实用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资源与实物标本。建筑装饰艺术作为古堡建筑有机整体与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物象表现,是“借物抒情”的载体。从艺术学角度来看,沁河古堡建筑装饰艺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它们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的都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涵。
本文考察对象主要针对沁河中游晋城市沁水县与阳城县段,包括端氏、窦庄、郭壁等16处古堡建筑群。以实地考察成果为依据,结合本专业特点,从沁河古堡建筑形成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入手,对古堡建筑装饰艺术的分类及独特性进行总结,并着重针对石雕、木雕、砖雕等装饰类型开展详细阐述,分析归纳古堡建筑装饰特有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意义。在这里我们探研其历史,挖掘其艺术价值。是对历史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在继承中学习与借鉴,在领悟中寻求启示,并应用于现代社会城市建设与建筑美学、文化艺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