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模拟研究老年痴呆致病蛋白结构以及基于酶结构的药物设计
【摘要】:
老年痴呆症(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化性疾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疑难杂症之一,现已确认该疾病在脑部有三个标志性病理特征:(1)出现淀粉样蛋白Aβ斑点;(2)神经纤维缠结;(3)轴突、树突退化。到目前,医学界和科学界仍然未能找出确切的病因以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分子模拟手段针对AD两个公认的、主要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致病机理之一是在神经冲动传输过程中缺乏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酯酶能分解乙酰胆碱,因而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靶分子。抑制剂型AD药物就是基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从而延长乙酰胆碱的作用、增强记忆而设计的,本文基于胆碱酯酶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探索性的抑制型先导药物的设计;AD另一个致病机理是在大脑神经元外出现老年脑斑,该脑斑具有神经毒性,它的蔓延将导致神经元萎缩、坏死。研究表明是淀粉样Aβ多肽逐渐聚集、纤维化并与其它相关蛋白质、聚糖等共沉淀形成了脑斑,诱导Aβ多肽凝聚的可能因素很多,本文着重探讨了锌离子的诱导机理。围绕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利用分子模拟手段具体完成如下工作:
1.他克林(Tacrine)是第一个上市的能减轻AD症状的抑制型药物,但它对肝脏、胃肠有极大的损害。为了寻找更有效、毒性低的他克林衍生物,我们建立了一种计算结合自由能的新方法,来评价和预测先导药物的活性。预测结合自由能的计算公式如下:
ΔG_(bind)是体系结合自由能,G_(complex)是复合物的绝对自由能,G_(protein)是未结合抑制剂的蛋白质绝对自由能,G_(inh+water)被溶剂化的抑制剂绝对自由能,G_(water)溶剂水的绝对自由能。(ΔG_(inh))_(protein)是抑制剂在蛋白环境下的自由能,(ΔG_(inh))_(water)是抑制剂在水溶液环境下的自由能。根据以上公式ΔG_(bind)近似相当于抑制剂从水环境到蛋白环境的自由能变化。对8个他克林衍生物与乙酰胆碱酯酶的结合自由能ΔG_(bind)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和生物活性logIC_(50)值进行回归分析,其R~2=0.73,证
摘要
明了这种新方法的可行性。
2.石杉碱甲杂合体(HuPrineX)是第二代最具潜力的能减轻AD症状的先
导化合物之一。为了节省计算机资源、加快对衍生物活性排列顺序的预测,本文
进一步改进了计算结合自由能的方案,定义结合自由能由三部分组成:抑制剂和
靶酶的相互作用能(Einter);活性位点残基在结合前后的构象绝对自由能的变化
(△GPr。);抑制剂从稳定构象变为活性构象的自由能增加值(△Ginh)。通过计算
14个HuPrineX衍生物的结合自由能,结果显示理论值和实验活性值有很好的等
级相关性,其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85。而且,我们将该方法应用于HuPrinex
衍生物的药效基团的改造,获得了几种在理论上预测很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3.体外实验发现在生理浓度条件下锌离子有很强的诱导Ap多肤聚合的能
力。为了探讨锌离子的诱导机理,本文首次通过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环境
下锌离子和A爪10一21)多肤的键合模式。计算结果显示在可溶键合模式中,锌离
子被包容在由组氨酸残基Hisl4的咪哇N:、肤链主链上的拨基氧以及两个水分子
氧形成的四面体络合物中:在纤维化过程中,锌离子可能通过Hisl3(N劝
一znZ十一HIS14(N劝桥键将相邻的、不同Ap多肤交叉连接形成纤维束。
总之,本文建立的结合自由能的计算方法将对乙酞胆碱酷酶抑制型药物的设
计、合成提供有力的帮助;而对锌离子参与下Ap斑点核形成的可能过程的预测,
将为实验揭示锌离子参与下Ap多肤的变构以及斑点核形成过程提供有益的启发。
|
|
|
|
1 |
张伟平,李以圭,杨林昱,李总成;离子—偶极混合物的MC分子模拟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12期 |
2 |
王积森;张洪云;张国松;孙金全;刘美淋;;分子模拟中碳纳米管模型建立原理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6年11期 |
3 |
林治华;王槐亮;唐艳;吴玉章;;计算机辅助筛选酪氨酸激酶相关蛋白TRP-2 CTL模拟表位[J];化学学报;2007年08期 |
4 |
李春喜,李以圭,杨林昱,陆九芳;氯化钠水溶液的Monte Carlo分子模拟研究[J];化学学报;2000年11期 |
5 |
郭玉宝,杨儒,曹维良,张敬畅;甘氨酸在纳米碳管中的吸附及性质的分子模拟[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6 |
孙炜,陈中,黄素逸;模型流体扩散系数与温度关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7 |
张阳,杨基础,于养信,李以圭;分子模拟在超临界流体领域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5年06期 |
8 |
曾勇平;闵元增;居沈贵;;分子模拟在脱硫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6年04期 |
9 |
陈博;陈云飞;;受限于平行硅板中水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
10 |
董秋静;夏修旸;郑建伟;汤嘉陵;;新型无铬鞣剂的分子尺寸与鞣革收缩温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皮革;2007年03期 |
11 |
邵庆;吕玲红;陆小华;魏明杰;朱育丹;沈文枫;;纳米受限下溶质水化结构的分子模拟(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3期 |
12 |
许辉;刘清芝;胡仰栋;刘美慧;;气体在水中扩散过程的分子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年02期 |
13 |
吴彬;罗运军;;超支化聚氨酯与线型聚氨酯共混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分子模拟[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7期 |
14 |
刘艳杰;高影;孙秀云;;H-STI分子筛吸附特性的模拟研究[J];化工科技市场;2010年12期 |
15 |
郑燕升;卓志昊;莫倩;李军生;;离子液体的分子模拟与量化计算[J];化学进展;2011年09期 |
16 |
孙振范;微机Windows9X平台上的分子模拟技术[J];化学通报;2000年03期 |
17 |
周涵,贺鹤明,景振华,许明春;模板剂类型对TS-1分子筛晶粒形状影响的分子模拟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1年03期 |
18 |
曹斌,高金森,徐春明;分子模拟技术在石油相关领域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4年02期 |
19 |
庄文昌,陈晓,杨春杰,王庐岩,柴永存;小角X射线散射表征AOT/水层状溶致液晶的有序性(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09期 |
20 |
郝雅琼;王立旭;马立军;吴玉清;刘俊秋;罗贵民;杨光弟;;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