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脉冲在非均匀光纤系统中的稳定传输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分别以变系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和变系数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模型,从解析和数值两方面对皮秒和飞秒光脉冲在非均匀光纤系统中的传输特性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给出不同情况下的精确稳定孤波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察孤波解的稳定性和孤波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实际非均匀光纤或孤子控制系统中光脉冲的稳定传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最后,我们考虑新型光纤——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特性。运用有限差分法分析空气孔形状对光子晶体光纤特性的影响,由定量的计算给出一些定性的结果,这对设计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仿照理想光纤中描述光脉冲传输的基本方程,给出非均匀光纤中描述皮秒脉冲传输的变系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和描述飞秒脉冲传输的变系数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并简单介绍数值模拟方法。
2) 研究皮秒光脉冲在非均匀光纤中的稳定传输特性。从变系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入手,讨论非均匀光纤中皮秒亮孤子的传输特性。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变换,给出变系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暗N-孤子解,并详细讨论非均匀光纤中皮秒暗孤子的传输特性及孤子间的相互作用。
3) 研究飞秒光脉冲在非均匀光纤中的稳定传输特性。为了对照起见,我们首先介绍非均匀光纤中飞秒亮孤子的传输特性。然后,利用拟解法解析求解变系数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得到非均匀光纤中飞秒暗孤子解。借助于数值方法,进一步分析飞秒暗孤子的稳定性和非均匀光纤中飞秒暗孤子间的相互作用。
4) 研究飞秒组合孤立波在非均匀光纤中的稳定传输特性。通过解析求解变系数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得到不同参数条件下的三类组合孤波解,这些解可以描述飞秒亮、暗孤波在非均匀光纤中同时传输的特性。另外,我们数值模拟飞秒组合孤波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飞秒组合孤波间的相互作用完全不同于亮的或暗的飞秒孤波间的相互作用,组合孤波间的相互作用要弱的多。
|
|
|
|
1 |
楼森岳;KdV方程的左行孤子解及其相互作用[J];物理学报;1991年01期 |
2 |
延智达,葛墨林;一种新型引力波孤子[J];中国科学A辑;1987年08期 |
3 |
徐军,黄建兵;分子电子器件的现状与展望[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6期 |
4 |
卢定伟,孙鑫,傅柔励,刘杰;荷电孤子的电子束缚态[J];物理学报;1990年02期 |
5 |
王强华,王炜,姚希贤;环形Josephson结中圆对称孤子解的微扰分析[J];物理学报;1991年12期 |
6 |
陈陆君,郭耀,梁昌洪;饱和光纤中的各阶孤子及孤子相互作用[J];光学学报;1995年07期 |
7 |
邱昆;波分复用孤子通信系统容量研究[J];光子学报;1995年05期 |
8 |
陈志刚,许京军,楼慈波;光诱导光子晶格结构中新型的离散空间光孤子[J];物理;2005年01期 |
9 |
庞小峰;在准一维有机分子晶体中由超声孤子引起的Mossbauer效应[J];物理学报;1993年11期 |
10 |
全宏俊;光纤中四阶色散决定的暗孤子波[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
11 |
沈廷根,谢秉川,姚洁,方云团;高阶色散效应对孤子和孤子对传输的影响[J];激光技术;2004年05期 |
12 |
管克英;有外场的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孤子解、定态解及释能法[J];科学通报;1981年21期 |
13 |
王强华,姚希贤;sine-Gordon模型中旋转对称孤子解的动力学及其在大面积Josephson结方面的应用[J];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
14 |
赵尚弘;光纤暗孤子的Gordon—Haus效应[J];光通信技术;1995年02期 |
15 |
卢克清,唐天同;有偏压的光伏光折变晶体中的空间孤子[J];物理学报;1999年11期 |
16 |
吴肖令;未掺杂聚乙炔中质子的自旋晶格弛豫——局域化的孤子[J];波谱学杂志;1984年05期 |
17 |
陈伟中;一维非线性点阵中的孤子[J];物理学报;1993年10期 |
18 |
赵松年,熊小芸,朱江;大尺度螺旋孤子实验[J];物理学报;1996年11期 |
19 |
庞小峰,许长谭;有机蛋白质分子中激发的孤子的喇曼散射效应[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7年01期 |
20 |
陈昌永;微扰孤子KdV方程的精确解[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