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中不安定性组分分析及增稳研究
【摘要】:直馏柴油中的杂原子化合物含量低,安定性好。而催化裂化柴油中高活性硫、氮、氧化合物及不饱和烃含量较高,安定性较差。具体表现在贮存过程中胶质快速增加,颜色急剧加深。
本文从柴油稳定剂的了解入手,综述了柴油稳定剂的种类,指出柴油稳定剂主要是曼尼希缩合物、胺、氮杂环和醚类化合物等。并详细介绍了各稳定剂的性能及作用机理。另外,结合柴油稳定剂的现状,提出柴油稳定剂的发展方向。
油品的安定性好坏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很大的关系。分析确定柴油中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和类别对研究催化裂化柴油的安定性有很重要的意义。燕山-10~#FCC柴油(燕山石化分公司燕山炼油厂二催化车间)经醇碱两段精制后,用元素分析、IR光谱、GC/MS和LC/MS等手段分析其抽提物的结构。乙醇抽提出三十多种化合物,主要是含氮化合物如茚、吲哚和咔唑等,烷基取代苯(包括不饱和烃类取代的苯)萘、蒽和菲等,C_1~C_3烷基苯酚以及萘酚类,少量含硫化合物噻酚。抽提物b主要是酚类化合物,还有少部分烷基苯化合物。从实验中推断:含氧化合物—酚类是引起燕山催化裂化柴油安定性差的主要原因。含氮化合物与含氧化合物同时存在起协同作用,加速燕山-10~#FCC柴油的变质。
针对-10~#FCC柴油不稳定的特点,选择几种典型稳定剂如曼尼希碱、烷基仲胺,自由基稳定剂以及二烷基苯二胺等,考察它们对柴油及精制柴油的稳定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柴油经醇碱精制后,氧化沉渣为0.3,远远小于轻柴油标准。精制前后的柴油对稳定剂的感受性是不同的。-10~#FCC柴油自动氧化,不受所选稳定剂的抑制。醇碱精制柴油质量良好,加入各种稳定剂后,只有脂肪仲胺A对柴油的胶质和颜色起稳定作用。醇精制油对稳定剂的感受性最好。建议醇精制油即精制油Ⅰ可以结合添加剂使用,碱精制油Ⅱ可以直接使用。
一般认为,烃类的液相氧化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通过测定各种油样的氧化沉渣结构,表明各种样品的沉渣结构相似。这表明稳定剂的加入不会影响沉渣的形成机理。加各种添加剂的-10~#FCC柴油在贮存三周
|
|
|
|
1 |
胡云剑;白雪梅;金环年;姜元博;;煤直接液化柴油的储存安全性[J];神华科技;2010年01期 |
2 |
战风涛,吕志凤,李林,苏贻勋,阙国和,宋月真;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方法的研究进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3 |
;用空氣氧化精制法提高柴油的安定性[J];石油炼制与化工;1958年14期 |
4 |
黄崇品,史权,任鲲,刘耀芳;重油催化裂化轻柴油不安定性组分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1年06期 |
5 |
王毅;提高柴油氧化安定性测定准确性的探讨[J];安徽化工;2004年02期 |
6 |
谢仁华;柴油的储存安定性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年04期 |
7 |
亓玉台,彭博;石油产品吸氧安定性能研究与评价──Ⅱ柴油吸氧氧化中物化性质的变化[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8 |
刘骦红,王国良,徐军;柴油安定性指标间关系的研究[J];石油商技;2001年04期 |
9 |
亓玉台,王凤秀,周定;柴油吸氧安定性能研究与评价[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9年02期 |
10 |
王国强,许宜昌;掺合WY—4号速降液的应用研讨[J];石油商技;1996年06期 |
11 |
燕林;柴油低硫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J];炼油设计;1997年05期 |
12 |
温钦武;沈健;韩英;李会鹏;吴冰;;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7年03期 |
13 |
瞿理志
,张仁寿;高钙粉煤灰水泥的安定性[J];建材发展导向;1987年04期 |
14 |
王全荣;催化裂化增产柴油的技术综述[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1997年02期 |
15 |
刘永明;防止MgO造成水泥压蒸安定性不良的措施[J];山西建材;1998年01期 |
16 |
崔慧霄,赵永国,张宏伟;农药复配制剂中柴油的两种分析方法比较[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0年02期 |
17 |
陆毅,余军;正确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及安定性的技术和意义[J];路基工程;2001年02期 |
18 |
胡红春,余新铭,向小刚;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在油品调和上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3年S1期 |
19 |
殷宗玲,李克忠,武文华;近红外光谱分析快速测定柴油氧化安定性[J];现代仪器;2004年01期 |
20 |
杨智勇,王一平,周丹,胡瑞杰,张金利;EVA型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的研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