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太堡文化
【摘要】:
东太堡文化指的是分布于太行山西麓以太原盆地和忻定盆地为中心的山西中北部和长治盆地为中心的山西东南部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时段大致相当于中原二里头文化时期,最晚期已经进入商时期。
该文化以前涵盖于“光社文化”之中,未能与商代遗存区别开来。上世纪90年代已有学者做出清晰界定,命名为“东太堡文化”,但其后几乎无人响应,反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形成异常复杂混乱的局面,以至于晋中地区是否存在一支二里头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也成了疑问。
本文结合新出材料,重新论定“东太堡文化”。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现与研究。该部分详细梳理了东太堡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历程,对诸多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各类文化命名的利弊,明确了东太堡文化的相关内涵及区域差别。
第二部分:分区与分期。该部分将东太堡文化区分为太原盆地、忻定盆地、长治盆地三个地理单元,综合现有材料,系统整理了各自区域内文化的演进序列及其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东太堡文化进行了期段和类型划分。
第三部分:文化交流。该部分从东太堡文化中的外来文化因素辨析和东太堡文化因素在周边区域的扩散两个角度入手,讨论了东太堡文化与周边地区,包括内蒙古中南部及陕北地区、燕山南北地区、豫北冀南地区、豫西晋南地区的文化交流状况及相关问题。文化因素分析也明确了东太堡文化的实际分布区域与东太堡文化的影响所及区域。
第四部分:去向。该部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东太堡文化的最终去向及其衰落原因。
第五部分: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