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制度中政府引导的社会监督机制研究
【摘要】:
中国国土资源丰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然而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土地面积排在世界末端。目前全国耕地总面积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却仅有1.4亩,耕地状况更加令人堪忧。土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耕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因此国家把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定为基本国策。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确立较早,并在多年实践经验中不断改进。虽然耕地保护制度内容比较完备,但执行中却问题频发,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权力扩张和滥用权力方面,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监督机制的缺失。
本文通过对社会监督机制的探讨,结合耕地保护机制的完善,阐释了耕地保护有赖于涵盖政策、法规、贯彻执行路径等在内的各项制度的有效、协调运行。与此同时,监督机制予以配合,引入社会力量监督制度运行,进而形成一套完备的耕地监管与保护的机制。政府引导的社会监督与耕地保护制度的有效运行紧密联系,通过调研、探讨和实际状况分析,运用行政监督等相关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笔者在本文中给出了几点浅显的耕地保护机制中社会监督机制的完善建议,力求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出完善耕地保护机制中社会监督制度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