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流射流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两相流流动体系在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特别在两相流射流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研究两相流射流的过程中,人们对液固两相流射流和气固两相流射流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这两种射流过程被人们运用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在研究高压磨料水射流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高压磨料水射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应用拉格朗日随机轨道模型对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标准k -ε湍流模型对连续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连续相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结果表明,颗粒直径是射流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改变系统压力和喷射靶距,可以为高压磨料水射流过程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途径。
在研究气固两相流射流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气固两相流射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欧拉两相流模型,运用标准k -ε的湍流模型对入口压强为2Mpa,入口温度300K的流场和压力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入口温度,计算了温度为500K、600K、700K、800K、900K、1000K六种情况,来分析入口温度对流场的影响。还对颗粒直径为0.01mm、0.03mm和0.3mm的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气体速度对颗粒的速度的影响的情况。对同一圆柱直径不同喷距下、同一喷距不同圆柱直径和圆柱旋转的情况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为气固两相流射流过程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途径。
|
|
|
|
1 |
李志强,李荣先,崔龙铉,周力行,李文健,陈泽荣,张恩仲;新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场的PDA实验研究[J];华东电力;1999年03期 |
2 |
罗纲,李荣先,周力行;轴向叶片式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1999年02期 |
3 |
;高速摄影技术及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4年03期 |
4 |
高雪莲,王国玉,刘淑艳,阎为革,潘书杰;旋转自洁式空气滤清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场的计算与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5 |
王宗龙;胡寿根;姚文龙;;淹没条件下超高压磨料水射流切割岩石的实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9年02期 |
6 |
陈越南
,杨晓清;稀相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求解[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88年03期 |
7 |
顾兆林;邱剑;鲁录义;赵永志;;尘卷风的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07年05期 |
8 |
黄思;王宏君;郑茂溪;;叶片式混输泵气液两相流及性能的数值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
9 |
张晓娜;岳树元;章利特;施红辉;;激波驱动的气固两相流力学特性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8年05期 |
10 |
谢振华;周艳荣;;90°方截面弯管内加装导流板的优化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
11 |
徐建树;胡寿根;赵军;杨晓明;孙业志;仲志刚;;气固两相输送过程节能优化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年12期 |
12 |
李巧真;张涛;崔兰伟;;气固两相流实验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2期 |
13 |
王智迅;邵石伟;朱庭栋;卢俊;蒋静宜;孟庆昆;;方形管道内气固两相流固体粒子速度的测量[J];实验力学;1989年02期 |
14 |
由长福,祁海鹰,徐旭常;稠密气固两相流中单颗粒所受气动力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
15 |
饶江,葛满初,徐建中,杨乃爽,毛靖儒,宫武旗,邹林,张玮;固体颗粒与通道壁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1期 |
16 |
李少华;黄慧;蒲建业;;颗粒在二维缝隙射流的数值模拟[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7 |
熊红兵;朱泽飞;林建忠;;三维等离子体射流中空气的卷吸和粒子的氧化[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4期 |
18 |
仇轶;由长福;祁海鹰;徐旭常;;用无网格伽辽金法模拟流场中的颗粒运动[J];化工学报;2006年06期 |
19 |
燕小芬;王希麟;;不同材料颗粒对两相湍射流场的调制规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
20 |
邹罗明;郭印诚;;直方槽道内两相流动中颗粒的趋壁行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