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二氧化氯脱氮除硫技术研究
【摘要】:为了开发氮氧化物(NO_X)和二氧化硫(SO_2)去除新技术,本研究以稳定性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吸收液,在填料塔中进行了气液逆流操作,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和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分别作为脱除NO_X和SO_2实验的分析方法,全面考查了填料高度、二氧化氯浓度、pH值、NO_X和SO_2浓度及液气比等操作因素对NO_X和SO_2去除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表明:
(1)稳定性二氧化氯脱氮实验研究中,采用正交实验得出:填料高度30cm、二氧化氯浓度0.6g/L、pH值3.47、NO_X浓度0.188g/L时,NO_X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为脱氮优方案。根据此方案设计的单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浓度对脱氮去除率影响最为显著,二氧化氯的浓度从1.0g/L降低到0.2g/L,NO_X的去除率从94.05%降低到87.66%,NO_X的浓度是影响去除率的次要因素。
(2)稳定性二氧化氯脱硫实验研究中,采用正交实验得出:填料高度30cm、二氧化氯浓度0.6g/L、pH值3.47时、液气比为46.67时、SO_2去除率达到99.95%以上。根据此方案设计的单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的浓度从1.0g/L降低到0.2g/L,SO_2的去除率从99.97%降低到99.91%,液气比是影响去除率的次要因素。
(3)稳定性二氧化氯同时脱氮除硫实验研究中,SO_2浓度0.287g/L保持不变,改变NO_X浓度(0.094g/L~0.282g/L)对同时脱氮除硫效率影响较小;而NO_X浓度0.188g/L保持不变时,随着SO_2浓度增加(0.143g/L~0.430g/L),除硫效率影响不大,NO_X的去除效率呈线性增加趋势。
(4)稳定性二氧化氯在pH值为3~11的范围内都能达到较高的脱氮除硫效率。
(5)稳定性二氧化氯脱氮除硫效率高,副产物主要含HCl、HNO_3和H_2SO_4,清洁环保,易于回收处理,成本低,大约只有400~500元/吨,具有实际的研究意义。
|
|
|
|
1 |
何润德,田忠良;论用铝酸钡脱除工业铝酸钠溶液中硫的经济合理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2 |
杨恩彪;高含硫天然气除硫新工艺[J];国外油田工程;2001年08期 |
3 |
;用硫化氢除硫酸中汞的小试验[J];硫酸工业;1974年03期 |
4 |
何润德,胡四春,黎志英,张念炳,车蓉;用高硫型铝土矿生产氧化铝过程中湿法除硫方法讨论[J];湿法冶金;2004年02期 |
5 |
刘德启;污灌过程丫靛橙快速除硫及其转化过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3期 |
6 |
王春慧;晋日亚;池致超;宋相丹;;稳定性二氧化氯脱氮除硫实验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1年03期 |
7 |
刘先曙;从原油中清除硫和重金属的新技术[J];科技导报;1998年11期 |
8 |
何润德;工业铝酸钠溶液氢氧化钡除硫[J];有色金属;1996年04期 |
9 |
张嫦;氢氧化锂完成液除硫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0 |
段永蕙,张祖锡;污水人工土快滤处理脱氮机制初探[J];重庆环境科学;1994年01期 |
11 |
S.K.卡向特拉;T.C.艾赛勒;张可能;;在煤浮选中回收黄铁矿的机理[J];国外选矿快报;1998年12期 |
12 |
;专利技术[J];轻金属;2005年02期 |
13 |
陈斌武;除硫酸根新工艺探索[J];中国氯碱;1996年04期 |
14 |
贾汉东,鲍改玲,孟祥茹,孙红宾;未纯化高铁酸盐原液处理含硫废水的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5 |
李成业,周六星,曾治庭,贺述七,张和平;蜂窝煤掺石灰固硫剂除硫效果的实验报告[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6年01期 |
16 |
陈文汨;谢巧玲;胡小莲;彭秋艳;;高硫铝土矿反浮选除硫加工成合格产品实验研究[J];轻金属;2008年09期 |
17 |
刘广庆,韦贵菊,杜启云,戴海平;洗毛、染色废水除硫、脱色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18 |
赵旺初;除硫新技术[J];广东电力;2001年04期 |
19 |
龙丽珠;阮晓红;赵振华;;组合人工湿地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脱氮效果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6期 |
20 |
钟光辉;中型锅炉氨水除硫效果评价[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