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摘要】:
随着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都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现阶段存在的城市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当前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
本文在对生态安全以及城市生态安全概念及内涵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建立评价体系,以山西省所属的11个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3项评价指标进行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将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划分为理想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不安全、极不安全五个评价等级,采用熵权法和均方差法确定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对各城市进行了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并采用ArcGIS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输出,使结果更为直观。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研究各城市生态安全现状和生态安全水平差异,结果表明:山西省城市生态安全水平整体较差,均没有达到较安全级别。太原、长治、晋城排序靠前,评价结果为临界安全;临汾、运城、吕梁排序靠后,评价结果为极不安全;大同、晋中、阳泉、朔州、忻州排序居中,评价结果为不安全。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所选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最后根据山西省城市生态安全水平评价结果,针对各指标对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山西省城市生态安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
|
|
|
1 |
段武德;;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的探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年06期 |
2 |
程舸,李冬梅;环境安全概念及重要性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3 |
李甲亮,胡术刚,胡文勇,姜军;煤炭矿区的生态安全分析与保障对策[J];中国煤炭;2005年11期 |
4 |
王权典,周珂;国家环境安全及其法律保护比较研究[J];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
5 |
刘君,孙立,吴烽;海上交通环境安全评价综述[J];世界海运;2005年04期 |
6 |
陈佳云;;海上运输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研究[J];水运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
7 |
罗道成;刘俊峰;;我国生态安全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
8 |
余凡;王晓峰;徐海量;叶茂;刘金锤;乔木;;中国农业生态安全进展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9 |
龚兆先,周永章;城乡边缘带自然载体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0 |
王军广;赵志忠;赵广孺;张忠伟;;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
11 |
曹新向,郭志永,雒海潮;区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2期 |
12 |
谢花林,李波;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3 |
李玉平;蔡运龙;;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14 |
毛新志;张利平;;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2期 |
15 |
白婕,刘晓春,杨阿莉;我国生态安全现状及维护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
16 |
姚兰;吕岩彦;;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年06期 |
17 |
王捷;于勇;;规范微生物菌剂管理 保障进出口环境安全——解读《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J];环境保护;2010年10期 |
18 |
李玉平;蔡运龙;;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7年03期 |
19 |
王凤凰;王幸荣;;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与评价煤系硫铁矿的安全[J];中国矿山工程;2009年04期 |
20 |
余鸿;雷国平;;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
|
|
|
|
1 |
宋云;;生态环境安全的法律问题初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2 |
陈学敏;;国际贸易与环境安全[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
3 |
马丽娜;刘建;杜文琴;郑雪芳;陈璐;;生物入侵与环境安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
4 |
苏智先;;西部开发中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管理[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
5 |
苏智先;;西部开发中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管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
6 |
邹长新;缪启龙;;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7 |
秦鹏;;论环境资源法的安全观[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
8 |
曹伟;;生态安全战略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
9 |
章小明;;西部开发必须注重生态安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
10 |
肖笃宁;;干旱区生态安全研究的意义与方法[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