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体住宅多适性及其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种城市矛盾也在日益凸显。首当其冲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5%,城市化进程也将处于巅峰期。届时,城市人口的暴增与城市住房的紧缺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我国各城市房价的一路飙升,上至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再到各省会城市,下到二、三线城市都无一例外。可见,住房问题已然成为整个社会的头等大事。国家出台加速保障住房建设政策,旨在从最基本的住房供求关系上解决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在未来五年内将建设三千六百万套保障性住房,以切实实现民有所居。我国住宅建筑基数较大,需求量也大,但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耗较日本、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高出30%左右;加之近年来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大拆大建”之风盛行,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转变住宅建筑的生产方式已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节约资源的需要,更是我国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了满足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和居民变化多样的生活问题而发展的新型住宅形式——SI住宅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住宅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实行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产业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科学化,低碳绿色的最佳选择。
CSI住宅是SI住宅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发展而来我国特有的支撑体住宅,是参考了国外支撑体住宅、SI住宅和日本的KSI住宅等先进理论和具体工程实践而提出的,具有可变性、多适性和高耐久性等特点。CSI住宅能解决不同职业、不同家庭结构、不同时期的功能需求,符合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家庭结构变化需求,从而弥补了现有城市普通住宅的不足和劣势,缓解普通住宅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个可能解决我国住宅问题的方向。
本文在前人CSI住宅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荷兰、日本住宅体系,对CSI住宅的多适性,支撑体、填充体设计与组合等方面做了研究总结,结合“明日之家二号”项目把CSI理论与实际项目联系起来,并针对SI住宅在中国三十年的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进行探讨。
|
|
|
|
1 |
常青;新型住宅体系——北新薄板钢骨房屋正式亮相[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2年10期 |
2 |
杨晓飞;;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在住宅体系中的应用及发展[J];安徽建筑;2012年03期 |
3 |
;建设部召开“大开间灵活分隔住宅体系”鉴定会[J];建筑技术;1992年12期 |
4 |
贾倍思;“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住宅体系化的两种思路[J];建筑学报;1992年07期 |
5 |
胡世德;论住宅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建筑技术开发;1998年03期 |
6 |
开彦;;集成住宅体系技术文件编制要点[J];百年建筑;2003年07期 |
7 |
曾丽娟;宛海沫;朱林;;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的工程实例及经济分析[J];建筑技术;2007年09期 |
8 |
编辑部;;把握未来智慧建筑发展趋势 数字化住宅体系与标准综述[J];家庭影院技术;2013年02期 |
9 |
;新型住宅体系试验楼简介[J];住宅科技;1989年04期 |
10 |
尚岸
,刘印生;房屋革命曙光在前——北新集团薄板钢骨结构住宅体系推介[J];房材与应用;2003年02期 |
11 |
付金栋,刘元春,王东,张俊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研究[J];施工技术;2002年08期 |
12 |
杨朋飞;薄板钢骨住宅体系特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年07期 |
13 |
贾克;;应用板块住宅体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住宅产业;2004年09期 |
14 |
周绪红,石宇,周天华,刘永健,周期石,狄谨,卢林枫;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
15 |
盛金根;推广支撑体住宅体系 促进墙体材料改革[J];新型建筑材料;1994年09期 |
16 |
姚峰;李正茂;李洁;沈小璞;张伟林;;推广和应用叠合板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体系[J];工程与建设;2009年02期 |
17 |
黄琼;Stephen Kendall;;开放住宅体系的给排水策略比较研究[J];建筑技艺;2013年01期 |
18 |
束健;刘轶晨;王立华;;绿色科技住宅体系的探索——朗诗·钟山绿郡设计[J];建筑学报;2013年03期 |
19 |
周铁军;刘建荣;;集镇住宅体系化设计方法初探——谈多层次设计程序[J];住宅科技;1992年02期 |
20 |
张萍;杨申茂;刘君敏;;“在宅养老”住宅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