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技术创新的新生力量,但是由于其在技术、资金等有形资源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所以需要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作为核心价值。知识产权本质是技术创新的法律形式,所以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在强调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国家在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明确提出,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的绝大部分,但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容乐观,并未能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来提升自身市场核心竞争力。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创新理论基础下,分析了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各地区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情况。并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研发、运营、管理、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直接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劣势、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足等;深层次原因有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发展比较晚,经济体制束缚中小企业创新以及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权利、市场和创新意识的影响。针对如何建设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本文提出一个五位一体的基本思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要构建知识产权文化引领机制,为中小企业营造创新和知识产权氛围;政府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介机构服务创新,发挥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纽带作用,专业化的服务辅助中小企业创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通过积极培养引进知识产权人才,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等途径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力图探索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体系,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基础性指导与可操作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