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骆辉,陈志宏,沈保丰;中国条带状铁建造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分析[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2年02期 |
2 |
赵东宏,杨合群,于浦生;镜铁山式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J];西北地质;2001年04期 |
3 |
高策,孟奋基,杨型健;自然消雷与五台山古建筑避雷[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2年02期 |
4 |
陈平,苗培森;山西五台山古宙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金矿找矿新进展[J];中国地质;1996年07期 |
5 |
陈志宏,骆辉,毛德宝,田永清,余克忍,康慧,马力;山西五台山地区照山一带基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9年04期 |
6 |
J.R.Vearncombe;张学权;;南非Amalia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中的一个金-黄铁矿矿床的脉体构造[J];世界核地质科学;1989年02期 |
7 |
陈平,苗培森,李德胜,李效广,田永清,李晓峰,余克忍,李春电,武胜,王春亮,郝书青,段礼锁;山西五台山太古宙绿岩带金矿成矿系统初论[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9年03期 |
8 |
张保国;五台山地区土地资源评价[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9 |
;条带状铁建造中的铕异常与洋壳热历史(摘要)[J];地质地球化学;1994年03期 |
10 |
李上森;太古宙条带状铁建造退变质过程中金的富集—以加拿大斯拉夫省太古宙条带状铁建造为例[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4年01期 |
11 |
张岩;顾雪祥;李有核;董树义;程文斌;;山西原平王家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10年01期 |
12 |
杨合群,赵东宏;甘肃镜铁山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年龄[J];西北地质科学;1999年01期 |
13 |
沈保丰;李上森;骆辉;;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中金的成矿作用[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8年01期 |
14 |
E.M.Cameron;骆辉;;元古代铁建造的成因:硫同位素证据[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5年01期 |
15 |
J. A. Fyon;J. H. Crocket;李上森;;加拿大提敏斯地区加尔肖和马尔加铁建造容矿金矿床[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8年01期 |
16 |
D. I. Groves;林晓辉;;西澳大利亚地盾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化的特征、成因和构造控制:简要回顾[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9年02期 |
17 |
刘志宏,王安建,许虹;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因[J];矿床地质;1997年04期 |
18 |
阎鸿铨;;冀东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J];地质通报;1985年02期 |
19 |
;《国内外金矿》简介[J];世界核地质科学;1987年01期 |
20 |
程玉明,谢贵明;中国前寒武纪金矿的成矿找矿模式[J];矿产与地质;1991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