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金属复合靶板受变形弹体撞击问题的研究
【摘要】:复合装甲板是将各种特性的材料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粘接或压力加工的方式结合而成。陶瓷和铝合金(或钢板)构成的陶瓷/金属复合装甲,是将韧性材料和高硬度的脆性材料结合到一起,具有良好的抗弹效果。在轻型装甲车辆、舰船、坦克和直升飞机中有很好的应用。因此研究弹体对陶瓷/金属复合靶板的撞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弹体撞击陶瓷/金属复合靶板中有关现象和规律,具体内容包括:陶瓷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弹体撞击靶板时的变形分析,弹体撞击陶瓷/金属复合靶板的理论分析模型和数值模拟,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SHPB实验方法的改进和Al_2O_3陶瓷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为了了解材料特性,首先对陶瓷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所选材料为四川宜宾金洋电子陶瓷厂制备的95%Al_2O_3陶瓷。由于陶瓷为脆性材料,而且抗压强度非常高,其破坏应变极其微小,在SHPB装置上对其进行冲击压缩实验难度较大,且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首先采用常规SHPB实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得到了陶瓷材料在低应变率范围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然后对常规SHPB实验方法作了改进,并应用一维应力波理论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修正,有效地改善了采用SHPB装置研究脆性高抗压强度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采用新的改进的实验方法对Al_2O_3陶瓷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了陶瓷材料较高应变率范围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Al_2O_3陶瓷材料具有以下特性:①Al_2O_3陶瓷的变形主要为弹性变形,在弹性范围就会发生脆性断裂破坏,我们认为Al_2O_3陶瓷为弹脆性材料;②Al_2O_3陶瓷动态应力应变呈非线性关系;③在低应变率范围陶瓷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是应变率无关的;④在较高的应变率范围内,陶瓷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是应变率相关的;⑤材料的初始弹性模量、破坏应力、破坏应变值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应用损伤力学基本理论,对95%Al_2O_3陶瓷建立了新的实用的损伤型动态本构模型。
2.弹体墩粗变形的分析
对于弹靶撞击过程中弹体的变形,多数的分析理论均不考虑靶板的变形,本文在Taylor模型和Hawkyard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刚塑性弹体对变形靶板的侵入,构造了新的弹体墩粗变形的分析模型。模型考虑了弹体刚性区长度和运动速度的变化,塑性变形区长度、横截面积以及其运动速度的变化以及弹体对靶板的侵入速度和深度。
最后给出了其分析解,得到了各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给出了不同撞击速度下弹体撞
击结束后的整体形状尺寸,得到了各形状参数和变形延续时间与撞击速度的关系曲
线,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
3.变形弹体对陶瓷/金属复合靶板撞击问题的理论分析
针对弹体撞击陶瓷/金属复合靶板的实验现象,将弹体的变形、陶瓷面板的碎裂
和金属背板的变形结合起来,建立了新的变形弹体垂直撞击陶瓷/金属靶板的理论分
析模型。模型中计入了弹体刚性区长度和运动速度、塑性变形区长度、横截面积和运
动速度的变化以及弹体对靶板的侵入速度和深度,对陶瓷面板考虑了陶瓷锥体积和抗
压强度的变化;对金属背板的变形,根据其塑性变形功、外力功及其动能守恒原理,
得到金属背板的运动方程。最后对具体算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弹体刚性区长度和运
动速度的变化,弹体塑性变形区长度、横截面积以及其运动速度的变化;弹体侵入靶
板深度和侵入速度的变化;背板中心位置的位移及运动速度的变化;陶瓷锥体积和抗
压强度的变化,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的描述撞击过
程中的有关规律,而且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4.变形弹体对陶瓷/金属复合靶板撞击问题的数值模拟
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程序LS一DYNA3D,对平头弹侵彻金属、陶瓷、陶瓷/金属
复合靶板的问题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金属冲塞现象和陶瓷锥现象均是靶板
受冲击时的特殊破坏形式,通常出现在较薄的靶板中,并且子弹的速度、长度、形状
均有直接的影响。在对陶瓷/金属复合靶板的数值模拟中,给出了弹体墩粗变形的过
程,陶瓷面板的碎裂和陶瓷锥的形成过程,以及金属背板的弯曲变形。而且分别给出
了背板中心位置、弹靶接触面和弹体尾部三个位置的坐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本文
的理论分析结果和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数值模拟结果和理论分析
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本文进行的数值模拟和建立的理论分析模型能较准确
地反映弹体对陶瓷/金属复合靶板的撞击过程,对陶瓷/金属复合靶板抗侵彻能力的研
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
|
1 |
杜忠华,赵国志,杨玉林;陶瓷/玻璃纤维/钢板复合靶板抗弹性能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3年02期 |
2 |
高世桥;刘海鹏;李科杰;黄风雷;金磊;;弹侵彻混凝土靶的法向膨胀理论[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年04期 |
3 |
李珠,张善元,杨桂通;充液金属圆柱壳受弹体冲击的整体变形与局部破坏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1999年04期 |
4 |
张志呈;肖正学;蒲传金;郭学彬;史瑾瑾;;岩石冲击损伤试验方法与应力-应变测量[J];中国钨业;2006年03期 |
5 |
陈孟英,陈红媛;关于投射弹体对均质土体侵彻深度的近似计算[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6 |
陈士林,王明洋,潘越峰;锥形端部弹体在岩石(混凝土)介质层中侵彻实用计算方法[J];爆炸与冲击;2004年01期 |
7 |
邓云飞;张伟;曹宗胜;陈勇;;分段弹侵彻效率的数值模拟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
8 |
胡秀章,李永池,金镜泉,王肖钧,李宗芬;复合弹体撞地的HELP计算方法初步计算[J];爆炸与冲击;1988年02期 |
9 |
张峰;陶瓷微滤技术在工业分离过程中的应用[J];安徽科技;1998年01期 |
10 |
杜娟;郑开云;万一叶;金学军;;Ce,Y-TZP陶瓷的内耗峰和介电损耗峰机制[J];物理学进展;2006年Z1期 |
11 |
郑启新,朱通伯,杜靖远;多孔磷酸三钙陶瓷骨内植入后界面变化观察[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12 |
谭清鸿;;低温制陶瓷[J];科技潮;1995年07期 |
13 |
方俊雄;全自动陶瓷保健锅[J];安徽科技;1996年06期 |
14 |
郭存济;现代文明与陶瓷材料[J];华东科技;1996年01期 |
15 |
冯涛,黄红云,刘宗惠,崔月汉,周正谋,关运鹏,康竺玲;PHA陶瓷替代犬颈椎体的基础研究[J];海军总医院学报;1997年02期 |
16 |
梁忠友;孙桂珍;廉荣;;金矿尾砂在建材中的综合利用[J];适用技术市场;1998年03期 |
17 |
张晓晴,杨桂通,黄小清;柱形平头弹体墩粗变形的理论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8 |
麻震宇;曾首义;蒋志刚;;陶瓷复合靶板抗长杆弹侵彻的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
19 |
方培育;;环境友好建筑材料二氧化钛的研究进展和展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
20 |
刘翔;;高分子绝缘材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