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非线性粘弹性杆动力分析研究及混沌动力系统仿真软件的开发
【摘要】:非线性科学已成为各门学科的研究前沿,固体力学将呈现出以非线性力学为核心的发展趋势,其所代表的无穷维动力系统的研究也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混沌科学虽然在基础理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数值计算仍然是研究混沌现象的一项基本手段。鉴于上述情况,本文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对固体力学领域中混沌运动的研究现状和方法作了整体上的概述,并针对基本结构元件非线性直杆的动力学相关研究作了简要的回顾,指出了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2.针对数值计算在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利用VisualC++6.0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开发了微分动力系统的仿真分析软件,集成了对已知微分动力系统和实验数据的各种混沌表征分析功能,其中主要包括时程曲线,相平面轨迹(或重构),功率谱分析,Poincare映射以及混沌的定量特征参数李雅谱诺夫指数的计算等。实现了人机交互操作和动态直观显示,可望为动力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个极为便利的分析工具。软件主要特点有:(1)软件内植入了求解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自适应伪弧长算法,有利于对刚性和奇异性方程的求解;(2)独特的符号解析功能实现了微分动力系统输入的任意性,使其不再是一个局限于内嵌固定方程的演示软件而成为一种工具,从而极大地拓宽了软件的应用范围;(3)软件部分模块(Lyapunov指数谱)的计算中,利用Matlab软件提供的接口协议调用了Matlab符号Jacobi矩阵运算功能,实现了软件与Matlab的后台通信。另外通过一些算例的比较,验证了软件计算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3.杆件作为力学与工程应用中最常用的基本构件,在一般的静
|
|
|
|
1 |
庄蔚,杨桂通;孤波在非线性弹性杆中的传播[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6年07期 |
2 |
谢应茂,冯郁;增益对光纤中单孤波脉冲传输的影响[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S1期 |
3 |
耿天明;经络的物理解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
4 |
宋礼庭;磁化等离子体中斜传播的离子孤波[J];空间科学学报;1986年04期 |
5 |
黄国翔,颜家壬,戴显熹;矩形谐振器中非传播重力-表面张力孤波的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1990年08期 |
6 |
朱斌,谢应茂;粘弹性阻尼对非线性弹性杆内纵向应变孤波运动的影响[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S1期 |
7 |
李麦村,薛纪善;热带大气运动的Rossby孤波[J];气象学报;1984年03期 |
8 |
颜家壬,邹凤梧;粘弹性阻尼对弹性杆内纵向孤波运动的影响[J];物理学报;1989年08期 |
9 |
宋礼庭;由孤波到行波涌浪[J];中国科学A辑;1995年07期 |
10 |
刘秀茹,王祖源,吴於人;水中孤波的探讨[J];大学物理;2004年11期 |
11 |
宋礼庭,孟兆越;关于非线性离子声波和孤波在磁化等离子体中的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12 |
李麦村,薛纪善;斜压大气中飑线的非线性过程与K-dV方程[J];大气科学;1984年02期 |
13 |
田荣兰
,侯文贵;地球輻射带中的扰动与通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
14 |
杨新娥,韩文革;环形波导中非传播表面孤波[J];物理学报;1990年11期 |
15 |
陈陆君,梁昌洪,吴鸿适;光纤中自变陡效应支持的小振幅孤波[J];物理学报;1994年11期 |
16 |
陆汝杰,吴於人,刘贵兴;孤波发生器[J];工科物理;2000年04期 |
17 |
任九生,程昌钧;非线性粘弹性桩的横向混沌运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8 |
颜家壬,朱宋辉,李红;宽度缓慢均匀变化水槽中的非传播表面孤波[J];物理学报;1994年06期 |
19 |
陈陆君,梁昌洪,吴鸿适;水槽中驻孤波的参数激励分析[J];物理学报;1994年06期 |
20 |
李麦村;大气中颮线形成的非线性过程与KDV方程[J];中国科学A辑;198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