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非均质水域温排放水力热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摘要】:
火/核电厂循环冷却水温排放水力热力特性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热水注入均质受纳水域的情况。而很多电厂位于潮汐河口及其附近海域,来自陆地的淡水径流和来自外海的高盐度海水相互汇交,出现盐水入侵现象,形成了本身具有密度差的非均质受纳水域。若电厂采用表面冷却方式,则有大量废热水注入该水域,由于盐淡水分层影响,其盐分、热量随流迁移变化规律,有别于一般均质水域。因此,该方面的研究不仅是环境水力学的前沿课题,也是冷却水工程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物理模型试验是分析温排水在受纳水域中扩散运移规律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电厂冷却水工程实际,针对表排深取的工程布置,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矩形水槽有横向温排放注入的恒定均质水域和恒定盐淡水交汇水域的水力热力特性的系统性试验研究工作,其为国家基金项目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对冷却水工程温排放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物理模拟的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2.对盐淡水交汇水域水力热力物理模型的相似原理以及温排水的模拟要点进行了分析。
3.进行了系统试验的模型规划,布置、加工以及仪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4.结合工程实际,取冷却水量为800L/H,取排水温升为10℃,进行了上游来流量为1L/s~4L/s、水深10cm~19cm、盐度0~3%变化范围内多种组合的系列试验,共51组。
5.通过对各项参数的系统试验,分析了盐度梯度、水深、淡水径流量对温升分布、热水掺混、热量输运、浮力射流轨迹和取水温升的影响。
6.试验结果表明,在表排深取工程布置情况下,取到的深层盐水,使温排水的密度大幅度增加,不同程度的减弱了由冷热水产生的浮力效应,甚至使热水下沉。其运动特征有别于均质水域,在冷却水工程取排水布置时应给予关注。
|
|
|
|
1 |
郝瑞霞;毕慧英;曹靖;宋连瑞;;惠州电厂取水口至泵房过渡前池的水力特性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7期 |
2 |
徐至展,沈文达,张文琦,潘仲雄,王翼飞,张卫生;激光核聚变的物理模型及数值解[J];中国激光;1978年Z1期 |
3 |
张赛珍;;岩矿石的低频电相位频率特性的物理模型和它的拟合方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84年01期 |
4 |
沈鼎权;火箭运动方程推导中物理模型的运用[J];大学物理;1985年07期 |
5 |
;ROS管通过省级鉴定[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86年03期 |
6 |
马华孝;;2~3值逻辑系统的基本运算规则与物理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6年03期 |
7 |
本刊编辑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次物理模型学术讨论会[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1期 |
8 |
欧阳征标;;奥比管的辐射机制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1991年Z1期 |
9 |
季向琦;潮汐现象的物理模型[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10 |
林生华;物理模型的建立与迁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1 |
赖昭胜;论物理模型的作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
12 |
布鲁斯·M·萨维奇
,李伟民;反弧形溢洪道水流的物理模型与数字模型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02年04期 |
13 |
范佳锦,李君利,程建平,郑钧正,张建峰;蒙特卡罗法内照射剂量计算中不同物理模型的比较[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3年06期 |
14 |
牛朔峰;物理模型“圆”及其应用[J];物理教师;2004年06期 |
15 |
库少平,严鹤,胡业发,周祖德;形如d~2x/dt~2+ax~(-n)+b=0的微分方程解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期 |
16 |
黄师化,汪继文;基于物理模型的水波动画模拟[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7 |
赵兴华;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区别[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2期 |
18 |
徐城杰;白博峰;王先元;刘鸿运;;有限深度液体中气泡破碎的参数影响[J];核动力工程;2006年S1期 |
19 |
黄可建;;物理教学中建模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6年10期 |
20 |
刘晓娜;王晓钢;;强流脉冲电子束材料表面改性的二维温度场数值模拟[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