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感染枯萎病菌后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抗病性关系的研究
【摘要】:
本试验测定了黄瓜不同抗病性品种感染枯萎病菌和用病原菌毒素粗
提液处理后植株体内的某些保护酶(POD、SOD和CAT)、抗性物质(还原
糖、Vc、可溶性蛋白)、MDA含量和电导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这些生
理生化变化与植物抗病性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对几种不同化合物对黄瓜
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无论是在黄瓜发芽期还是幼苗期,接菌处理和毒素粗提液处理
后,其根部和叶部的SOD、POD活性与抗病性密切相关。抗病品种SOD、POD
活性增加比率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2.无论是在黄瓜发芽期还是幼苗期,接菌处理和毒素粗提液处理
后,SOD、POD、CAT、MDA含量和电导率处理比对照增减比率的变异幅度,
抗病品种均显著低于感病品种。
3.在黄瓜幼苗期,无论是接菌处理还是毒素粗提液处理,还原糖
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Vc含量的变化都与抗病性密切相关。一般表现
为抗病品种的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4.黄瓜植株受病菌侵染后,根部保护酶活性(POD、SOD和CAT)、
抗性物质(还原糖、Vc、可溶性蛋白)、MDA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化均比叶
部大。
5.黄瓜植株受病菌侵染后产生毒素是其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其中50%
的毒素粗提液处理后MDA含量和膜透性相对较高,细胞膜受损伤程度相对较
重。
6.黄瓜植株接菌处理和毒素粗提液处理均能引起不同抗病类型品
种SOD、POD同工酶谱强度的变化。处理48小时后,抗病品种SOD、POD
同工酶谱比对照的增强幅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7.KMnO_4、CuSO_4、FeCL_3对黄瓜毒素粗提液均有一定的钝化作用,
且不同浓度其钝化程度不同。以KMnO_4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
|
|
|
1 |
田长恩
,谭远友;柑、橙、柚苗木抗冻性差异的生理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2 |
钱婉琴;黄瓜子房和果实弯曲的发生和恢复[J];中国蔬菜;1988年02期 |
3 |
李玲,肖润林,陈正法,钱长发;湖北省四湖地区黄瓜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0年04期 |
4 |
贾俊芳;;黄瓜家庭盆栽[J];现代农业;1990年12期 |
5 |
宋永林,张芳焰;黄瓜的施肥与营养失调的矫正[J];蔬菜;1994年05期 |
6 |
曹辰兴;;“新泰密刺”黄瓜的后起之秀[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4年06期 |
7 |
骆忠珍,王焕强,李洪玉;小麦黄瓜轮作效益高[J];河北农业;1995年04期 |
8 |
赵崇新;青椒与黄瓜间作效益高[J];河北农业科技;1995年02期 |
9 |
吴延岭;黄瓜增产显著[J];山西农业;1996年10期 |
10 |
周伯瑜;露地黄瓜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J];农家参谋;1996年03期 |
11 |
刘锋;黄瓜用化调 高产又高效[J];安徽农业;1997年12期 |
12 |
柯锋;;利用大棚空间栽种吊盆黄瓜[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1997年03期 |
13 |
孙立,刘江萍,吕佩珂;黄瓜缺素症及防治[J];北方园艺;1998年02期 |
14 |
文;黄瓜与西红柿不宜同棚栽培[J];农家参谋;1998年03期 |
15 |
陈英奇,赵英杰,李淑春;黄瓜和芹菜的保鲜方法[J];北方园艺;1999年04期 |
16 |
王迎春;越冬栽培黄瓜的春季管理[J];北京农业;1999年04期 |
17 |
霍振荣;黄瓜根部病害的防治[J];吉林农业;1999年11期 |
18 |
吴湘匡;套装黄瓜在陕西渭南试验成功[J];中国包装;2000年04期 |
19 |
王成军,任显伟,王天河;坑种晚黄瓜新方法[J];吉林农业;2001年08期 |
20 |
周永康;闵C-09黄瓜[J];上海蔬菜;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