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地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阿尔冈金、首领、苜蓿王、阿瑞博、放牧型苜蓿、WL-323ML、朝阳苜蓿、敖汉、友谊、WL-232HQ、WL-323、WL-324、皇后、中苜1号、猎人河、先驱者、保丰、塞特、农宝、爱菲尼特为研究对象,对总共20个引入的国内外不同秋眠级别紫花苜蓿品种的总草产量及株高、茎叶比、鲜干比等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观测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及越冬率,并对各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1.在晋中地区,春播秋眠级2~7级的紫花苜蓿的不同品种均可种植,且都能安全越冬。其中,非秋眠品种越冬率较低(61.56%~67.59%),而半秋眠品种(68.57%~85.24%)和秋眠品种(85.16%~97.62%)越冬率较高。半秋眠品种春季返青较秋眠品种和非秋眠品种早。因此,在当地自然条件状况下,宜引进推广秋眠和半秋眠品种。
2.半秋眠品种产量高于秋眠品种和非秋眠品种,其中秋眠级5的品种产草量最高,秋眠级为7、6、4的品种次之,秋眠级3和2的品种产草量较低。苜蓿品种各次鲜草产量与株高呈正相关,但不同品种间鲜草产量与平均株高无直接相关。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苜蓿的茎叶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现蕾期达到最大。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之间茎叶比无显著差异。而且,牧草随生育期变化,水分含量降低,鲜干比也随之降低,且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之间鲜干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相同生育期,不同品种之间的鲜干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3.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灰分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加。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生育期的进程而逐渐升高,粗蛋白质含量随生育期推进而降低,各个品种初花期CP含量都达到了18%及以上,均可作为优质蛋白质饲料利用。本试验中,20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无较大差异,作为优质牧草利用,均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