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山林区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研究
【摘要】:在对研究地区相关文献全面查阅和对实地基本情况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以1982(部分为1980)年、1992 年和1997 年三期航片为基本资料,凭借研究地区1;50000 地形图,辅以所属各林场及保护区不同时期的林相图、林班、小班调查登记薄、森林分布图、森林经营资料及所属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面资料。勾画出研究地区三个时期的景观要素斑块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eoway”和相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分别在三个水平上(斑块水平、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选取相应的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对研究地区景观的总体特征、斑块组成结构及动态、斑块规模及动态、斑块形状及动态和景观异质性及动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组成流域的11类景观要素类型中,林地在流域植被景观中占主体地位,尤其以温性针叶林最为突出;疏林地、灌丛和稀疏灌草丛是流域中重要的植被覆盖类型;耕地在流域中占有相当面积,村庄与廊道在流域中较为特殊,迹地、人工林和其它类型始终十分有限,河岸带植被相当缺乏。其动态又表明整个流域植被有较高的自然演替能力和恢复潜力。灌丛、疏林地在流域的植被恢复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阔叶林对林地的恢复与扩张起到积极的先锋作用。主要集中在廊道两侧并沿河道沟谷逐渐延伸的人为干扰,严重阻碍了次生林区文峪河流域植被自然演替的进程。趋向廊道两侧集中分布的村庄与耕地,对整个流域景观的破碎化与干扰在其中的传播,占据关键性控制地位。整个流域处于粗放管理下存在强烈人为干扰的自然演替中,并呈现出人为干扰对整个流域植被的演替动态进一步加强的格局动态。基于分析成果,针对目前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流域管理和建设的建议和应重点开展的工作。即上游及中高海拔带重点进行寒温性针叶林保护;中下游山地,加强管理和保护流域中海拔地带的山地落叶阔叶林与温性针叶林,同时积极经营混交林,保护和扩大阔叶林,并重视灌丛和疏林地的作用;严格控制村庄的搬迁,注重废弃居民点的植被恢复,重建河岸带植被或河岸林,强化荒山造林与退耕还林工程,在保证一定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森林斑块的生态连接度。
|
|
|
|
1 |
汪永华;胡玉佳;;海南岛东南海岸带植被景观动态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2 |
白晋华,朱宝才,郭晋平;关帝山林区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空间格局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3 |
周荣;冯娴慧;;景观动态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4 |
高琼,李建东,郑慧莹;碱化草地景观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多样性和空间格局的关系[J];植物学报;1996年01期 |
5 |
吴伯健;关于流域管理概念的思考[J];海河水利;1998年06期 |
6 |
袁杰锋;建立水策源流域统一营理新机制[J];水利经济;1998年02期 |
7 |
汪永华;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
8 |
汪永华;;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5年03期 |
9 |
黄尤优;刘守江;张鹤;刘晓琴;胥晓;;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梯度变化及其成因[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
10 |
王教河,吴国松,王诚;修订后的《水法》赋予流域机构的管理职责[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3期 |
11 |
岳天祥,程彤,张红旗,吴秋华;景观动态及其驱动因素和效应分析——以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千烟洲为例[J];资源科学;1997年06期 |
12 |
战立彦;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的立法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
13 |
王树义;流域管理体制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4期 |
14 |
王海,岳恒,周晓花,于琪,李丛华,胡金星;法国水资源流域管理情况简介[J];水利发展研究;2003年08期 |
15 |
刘玉龙,甘泓,王慧峰;水资源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模式浅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3年01期 |
16 |
张柏;刘兴汉;李玉勤;孙伯达;张文哲;;东北西部(乾安地区)土地景观动态遥感研究[J];遥感信息;1993年03期 |
17 |
柴发熹;美国流域管理中现代化手段的应用[J];甘肃林业科技;1998年01期 |
18 |
胡华英;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初探[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S1期 |
19 |
曾辉,高凌云,夏洁;基于修正的转移概率方法进行城市景观动态研究——以南昌市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
20 |
徐向宏,王辉,徐当会,陈翔舜;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景观动态及变化机理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