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及1B/1R易位系分布状况的研究
【摘要】:以山西、陕西84 份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醇溶蛋白来了解两省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通过Gimsa-C 带和醇溶蛋白谱带中标记位点GliB11 表达的黑麦醇溶蛋白(secalin)来分析两省小麦品种中1B/1R 易位染色体的分布情况。发掘有利用价值的优异种质,为两省小麦遗传资源考察、收集、取样,物种的分类,遗传资源的有效、高效利用及两省小麦今后遗传育种亲本选配的方向和杂种后代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A-PAGE 电泳共分离出37 条带,品种间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0000~0.5821,平均遗传距离GD=0.3313。37 条谱带出现频率的变异范围为0.027%-99.55%,多样性指数的变异范围为0.001-0.697,说明84 个品种在醇溶蛋白编码位点上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在计算Jaccard 相似系数的基础上用UPGMA 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显示, 在GS 值0.547 水平上,将供试品种聚为四大类。第一类包括大多数的具有1B/1R 染色体特异位点的材料。第二类共47 个品种,又可按不同品种谱带类型分为5 个亚类。第三类的8 个品种,以临汾育成品种为主。说明具有1B/1R 染色体特异位点的品种和不同生态区的育成品种之间在醇溶蛋白编码基因上存在较大变异。晋S-1、平凉35 由于其亲本来源为亲源关系较远的引进品种,故单独划为一类。
用Gimsa-C 带分析和醇溶蛋白谱带类型分析,共统计得1B/1R 染色体特异位点的材料26 份,其占总材料百分比为30.95%。全部材料中有山西省试验品种35 份,发现具有1B/1R 染色体特异位点的材料10 份,所占百分比为28.6%;陕西省试验品种49 份,发现具有1B/1R 染色体特异位点的材料16份,所占百分比为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