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轻微肝性脑病临床诊断方法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临界闪烁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CFF)评估MHE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了解MHE患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1)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86例经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或肝脏穿刺活检诊断为肝硬化,并且无显性肝性脑病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纳入患者检测PHES,包括数字连接试验-A(NCT-A)和数字符号试验(DST),两项均为阳性诊断为MHE,分析MHE的相关影响因素。(2)采用盲法原则对所有纳入患者检测临界闪烁频率,结合诊断结果构建诊断试验四格表,计算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符合率,绘制ROC曲线,评估CFF诊断MHE的临床价值,分析CFF的影响因素。(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纳入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NSE的表达水平,并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以NCT-A(+)且DST(+)为诊断MHE的“金标准”,86例肝硬化患者中,47例(47/86,占54.7%)NCT-A(+),39例(39/86,占45.3%)DST(+),2项同时阳性共32例(32/86,占37.2%),诊断为MHE。32例MHE患者与54例非MHE患者比较,文化程度(c2=8.940,P=0.030)、肝硬化病程(t=2.422,P=0.019)、Child-Pugh评分(t=35.839,P=0.000)、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t=5.704,P=0.000)、腹水史(c2=8.750,P=0.003)、肝性脑病史(c2=5.247,P=0.022)具有统计学差异。(2)以CFF作为MHE的诊断方法,当CFF39.0Hz定义为阳性,在全部86例肝硬化患者中,CFF阳性者为31例(31/86,占36.05%);其中26例属于MHE组(26/32,占81.25%),5例属于非MHE组(5/54,占9.3%);此时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90.74%、误诊率为9.3%、漏诊率为18.8%、阳性预测值为83.87%、诊断比值比为42.47、阳性似然比为8.775,对CFF和PHES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为0.725,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3)86例肝硬化患者,CFF阳性组31例,CFF阴性组55例,两组比较,性别(男性41.15±4.56Hz,女性39.64±3.26Hz,t=1.566,P=0.124)、年龄(r=-0.191,P=0.078)、文化程度(F=2.315,P=0.082)和肝硬化病因(F=1.243,P=0.299)均无显著差异。(4)对MHE组和非MHE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100B蛋白(t=-2.171,P=0.030)、NSE(t=2.270,P=0.028)、总胆红素(t=-4.449,P=0.000)、白蛋白(t=-5.564,P=0.000)、胆碱酯酶(t=-4.607,P=0.000)、凝血酶原时间(t=4.619,P=0.000)、凝血酶原活动度(t=-4.729,P=0.000)、国际标准化比值(t=4.622,P=0.000)、血氨(t=2.842,P=0.007)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MHE发病率较高,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高者,曾出现腹水、肝性脑病者容易出现MHE。(2)CFF诊断MHE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90.74%,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不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肝硬化病因的影响,是一项简单实用客观的诊断方法。(3)血清S100B蛋白、NSE含量,MH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具备用于MHE早期诊断的可行性。
|
|
|
|
1 |
邵丽华,孙淑爱,郭冬梅,王淑娥,岳凤娥,赵丽,马立宪;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2 |
黄克力,石振友,张振宁;医源性肝性脑病66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2年22期 |
3 |
周利民;肝性脑病24例临床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4 |
章景贤,向军,余凑水,黄文劲;单纯脾切除所致肝性脑病2例[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04期 |
5 |
江虹;肝性脑病33例临床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年06期 |
6 |
刘卫,朱斌,章福彬,许邦福;肝性脑病180例原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年02期 |
7 |
盛吉芳;肝性脑病的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05期 |
8 |
曹世忠,马宏杰;肝性脑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58检测分析[J];山东医药;2004年31期 |
9 |
李瑜元;;肝性脑病研究中的失误和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38期 |
10 |
王宇,朴云峰,许贤姬;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年02期 |
11 |
郑志雄;彭东旭;;肝性脑病83例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2006年01期 |
12 |
石虹;刘厚钰;;肝性脑病研究进展[J];肝脏;2006年01期 |
13 |
刘序友;杨冬华;;肝性脑病诊治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6年08期 |
14 |
王胜昱;尚红莉;;109例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20期 |
15 |
尹燕耀;;结肠灌注透析治疗机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年06期 |
16 |
舒建昌;潘洁;;肝性脑病的预后因素[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6年04期 |
17 |
张泽进;;54例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10期 |
18 |
张晶;王建祯;吴静;;肝性脑病联合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3期 |
19 |
王建英;李德伦;;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J];青海医药杂志;2007年10期 |
20 |
赵小婷;王美玲;;48例肝性脑病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年12期 |
|